痛起來真要命!醫師,我的痛風需要開刀嗎?
網路上其實有很多關於痛風的論述,但治療的迷思與謠言更是多,為了幫助民眾可以更簡單了解及面對「痛風」,我簡單的講幾個常見的問題整理如下,希望能更幫助到痛風病患。
Q1:痛風吃藥會痊癒嗎?
一般來說,痛風是高尿酸造成的結晶現象,因此高尿酸才是主因。會形成高尿酸除了遺傳外,多半是飲食不控制、缺乏運動、水分太少等原因結合造成的。當痛風發作時,一般醫師會先給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讓病患止痛,等待發炎狀況穩定後,才會再開降尿酸的藥物。但回歸到「吃藥會痊癒嗎?」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每個痛風病患都適合用藥的,如果對藥物過敏且有腎功能方面問題者,無法完全依靠藥物。藥物僅能給予一定程度的幫助,但實際上尿酸的控制還是必須從生活習慣改變起,如果無法控制高尿酸情況,嚴重還會出現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謝併發症,大家不可忽視。
Q2:我有痛風,需要開刀嗎?
通常會進行到開刀階段,不外乎是身體部位已出現嚴重痛風石狀況,並已經影響正常生活機能。根據國外研究第一次發作卻無積極治療跟控制,約莫5-10年就會形成痛風石,形成的時間和血中尿酸值高低及高尿酸血症的時間長短有關係。通常我會建議病患,如果痛風石還在初期結晶階段,但已影響到關節活動,且透過藥物溶解成效有限,就可以考慮開刀。臨床發現,不少病患都等到關節變形,腫脹到皮膚破皮時,才求助於開刀治療,清除痛風結石的同時,也會破壞表面皮膚的血液循環,造成術後關節周圍皮膚壞死,關節暴露,提高開刀的風險,使傷口更難以癒合,嚴重的話還可能面臨截肢。甚至有些病患還合併其他代謝疾病,手術更加複雜化。因此建議病患,當醫師建議你以開刀方式治療時,代表醫師已評估過你的身體狀況及治療最佳時機,不要再抱持著等待觀望的心態,導致結晶堆積成石,提升開刀風險。
Q3:最近常見的「超音波刀」微創手術和傳統痛風手術有什麼不同?
目前痛風手術分成兩種,一是傳統的切除手術;二是「超音波刀」微創手術。
●傳統切除手術:一般都是處理較大、較硬的痛風石,但因為手術刀類型及採用切除方式,因此往往容易破壞到皮膚表面血液循環、骨頭、韌帶及肌肉組織,恢復時間較長,且往往難以癒合。
●微創手術:此手術是針對痛風石較小,尚在結晶初期的病患建議採用。此手術使用旋轉刮刀來移除痛風石,類似洗牙的方式,以高速水震動來震碎結石,可以同時沖水、刮除及抽吸,手術進行時間較短,且傷口較小,能避免影響皮膚組織,是目前醫師們較推薦的手術方式。但此手術並非每位病患都適用,痛風石累積越早期清除的效果越好。
Q4:「超音波刀」微創手術有什麼優點?
優點一:傷口小、降低感染機率
優點二:切硬不切軟、不傷肌肉神經軟骨組織
優點三:僅需局部或半身麻醉、適合慢性疾病患者
優點四:復原快、術後可較早下床
Q5:什麼樣的痛風病患適合使用「超音波刀」微創手術?
「超音波刀」微創手術其實最適合年紀大的長輩,尤其是容易引起併發症,不適合全身麻醉或大面積開刀,患有心臟病、新陳代謝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只需要半身麻醉,甚至局部麻醉,就能透過超音波刀這種微創手術清理痛風石,手術過後還能馬上回家。
最後提醒大家,無論哪種痛風石手術都不能百分之百杜絕痛風,因為每個人體質和尿酸狀態不同,很可能會再次引起結晶堆積關節。手術不是治療痛風的辦法,開刀療法為治標,只能移除7成至8成的痛風石,痛風是一個全身的代謝性疾病,手術對全身系統性病變的治療沒有意義,只能解決局部畸形病變,長期口服降尿酸藥物仍為必要的治療,且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根本。控制飲食和適度的運動,才是降低尿酸,真正遠離痛風的不二法門!

亞東醫院
亞東醫院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腳踝扭傷腫得像「麵龜」 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關節炎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女性過了更年期後,每3位就有1位可能因骨鬆而骨折 骨鬆中斷用藥骨折風險更高!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男性也有媽媽手 一動作可檢測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輕忽骨鬆恐增長照負擔!醫:友善居家環境,適度運動及補鈣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護理師肩膀腫如山被虧「大隻妹」 求醫找回美人肩
骨鬆最愛問/骨鬆中斷治療 骨折機率大增
疫情間心情煩悶 長輩因細故吵嘴血糖竟狂飆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女老師頸部疼痛手痠麻 醫:問題在肩膀
中高齡休業後復工 易得類過勞症候群
退化性關節炎第一好發部位不是膝蓋!「這部位」發生率最高且女多於男
坐椅子稍用力 竟腰椎骨折!3大自我簡易檢測法揪出骨鬆高風險族群
醫病天地/防關節退化 避免太粗重工作
膝蓋退化怎麼辦?可以運動嗎?醫:教你退化性關節炎該如何復健,小心照顧膝關節避免疼痛!
感染新冠肺炎後,如何安全重返運動訓練?一表幫你評估「恢復運動量表的心理準備」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骨質疏鬆、長骨刺?醫:6種易長骨刺族群要當心,想預防需做好這些事!
骨質疏鬆症未積極就醫 獨居男跌倒造成多處骨折
五旬婦家務勞動致五十肩 中醫理筋推拿緩解疼痛
疫情外送忙碌 醫師提醒外送員注意職業傷害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心念決定了健康!許瑞云: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