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護膝卻出現反效果?治療師提醒護膝穿戴3大重點
支撐力強 未必能防運動傷害
所以,使用護膝產品時,應依據運動時膝蓋活動度的不同做考量,例如,跑步時關節彎度變化最大,所以最適合使用髕骨帶,也有人只使用肌內效貼布;而登山雖然時間花費較長,但關節彎度動作比較平緩,就可使用全包覆型或髕股釋壓型護膝;走路則適合使用一般開洞型的髕股釋壓型護膝。
但王柏堯提醒,在運動前穿上護膝當然可以保護關節,不過因每一個人的肢體步態和關節健康度都不同,運動類型更是百百種,應視活動及運動需求選戴,「對關節支撐力愈強的護膝,不代表對預防運動傷害的效果愈好。」
太鬆沒效果 太緊雙腳腫
王柏堯說,若沒有選對並穿對護膝,反而可能因護膝產品過於限制關節活動度,進而造成運動傷害,「想護膝卻出現反效果。」
那麼,要怎麼知道哪些是適合自己的護膝產品?王柏堯提醒穿戴三大重點,包含:
1.不能影響關節活動度
王柏堯說,若護膝穿上後限制雙腳「彎」的動作,想坐椅子時不方便,想從椅子起身也很難動作,表示護膝已影響關節活動度。
2.不能出現單點壓迫疼痛
有人穿上護膝後,發現韌帶或骨頭出現單點壓迫而疼痛,結果導致走路時腳的施力方式改變。
3.不能使皮膚出現過敏濕疹
習慣穿戴全包覆型彈性護膝運動的人,可能因護膝不斷和皮膚摩擦,產品又過於悶熱,容易導致皮膚過敏及濕疹問題,建議不要長時間穿戴。
由此可見,適合自己的護膝產品不可過緊,以免造成雙腳難活動,也可避免血液循環不佳造成雙腳腫脹;但也不能太厚太鬆,導致沒有支撐起關節的護膝效果。「套上去恰恰好最好!」
正常使用下 一到二年該換
不過,護膝是消耗品,會因長時間使用而愈來愈鬆。王柏堯建議,護膝產品在正常使用下能穿戴一到二年,但他也曾看過從未更換新護膝的民眾,他笑說,「這恐怕已無護膝效果,僅剩保暖效果了。」
民眾在什麼樣的狀況下需要穿戴護膝?王柏堯建議,可將穿戴目的分為「運動使用」、「止痛用」及「保養用」。如果是想運動使用,建議購買前先試戴簡單跑個步,讓膝關節活動一下,看看感覺如何,千萬別讓自己在運動時因護膝而出現疼痛,結果影響運動表現。
膝蓋疼痛 就醫請專業協助
若是想止痛用,則建議先就醫檢查是否有髕骨外翻或膝關節退化等問題,畢竟膝蓋疼痛的狀況很多,待醫師釐清與治療處置後,再於物理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建議下穿戴護膝。
王柏堯說,若只是想要保養用,只要穿上後沒有疼痛或腫脹問題,且不影響日常走路步態,就沒問題。
王柏堯表示,有民眾會向他反映護膝外型很醜,雖然提供運動用的護膝類型確實外型較為好看,也比較貼身,但如果是膝關節不適的長輩,還是應以功能性為考量比較重要。
護膝穿戴目的
運動用╱購買前最好試戴,感受活動度。
止痛用╱就醫檢查膝蓋問題,由專業建議如何穿戴。
保養用╱穿上後無疼痛腫脹問題,不影響日常走路步態即可。
選購停看聽
無字號卻宣稱療效 別被騙了!
護膝產品需要有核可字號嗎?王柏堯說,常見護膝產品不全然是醫療器材,有一些是專門提供運動使用,有一些才是醫療使用,例如樞紐式膝關節護具就是提供受傷病人使用,部分樞紐式膝關節護具就會有衛福部食藥署的核可字號。
所以,一般的護膝產品未必有核可字號,如果廠商或店家販售時,宣稱該護膝產品能夠改善下背痛或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就要合理懷疑是否有違法了。」過去就曾有菜市場攤販聲稱自己的護膝有紅外線功效,可改善膝蓋痛,結果被衛生單位開罰,得不償失。
3大活動 這樣選護膝
登山
雖時間長,但關節彎度動作較平緩,可用全包覆型或髕股釋壓型護膝。
走路
適合用一般開洞型的髕股釋壓型護膝。
跑步
關節彎度變化最大,最適合用髕骨帶。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女子扭傷膝蓋仍慢跑致前十字韌帶斷裂 醫「種」還給她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
母親節提醒媽媽做預防骨質疏鬆健康檢查!醫師揭5大骨鬆危險因子跟5種保持骨骼健康的方法
中風了手無力,適合使用「鏡像手」嗎?自評表幫你評估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男子背部疼痛伴隨下肢無力 竟是椎間盤細菌感染惹禍
老婦脊椎灌骨泥又垮掉 拖延治療險癱瘓
為什麼中風後肩膀疼痛?復健科醫揭可能的3大原因
影/婦肩關節退化痛到睡不著 微細血管栓塞術助除痛苦
65歲走路不穩、四肢沒力 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
跌倒致雙腳無力走 醫師提醒有舊傷更要警覺脊椎傷害
肩頸疼痛蔓延至後腦…頸因性頭痛4特徵,小心是頸椎正求救!
骨折開刀後自己就會好?醫師告訴你做不做復健到底有什麼差別
預防跌倒就骨折 年輕多存骨本並注意保「密」防「跌」
中年女性更需留意髖關節問題 專家教3動作自我檢測
婦人肩關節鈣化性肌腱炎 3次震波治療鈣化消失
比食補更重要!專家曝退化性關節炎元凶:愈省壞愈快
40歲男跑步、騎單車膝蓋卡卡 醫師籲關節不適及早就醫
台中117歲人瑞髖關節手術成功 比英國記錄還多5歲
吊單槓、倒立機可緩腰痛?引發腰痛的原因很多 復健專科醫師教正確治療
一次手術完成雙膝關節置換 82歲老翁恢復生活品質
脊椎側彎痛苦難當 醫用電腦導航手術截彎取直救婦
婆婆媽媽閃到腰痛不欲生 物理師教3招舒緩
高齡長輩邊吃邊咳可能吞嚥力下降 治療師建議這樣做
睡醒腰痠背痛怎麼辦?骨科醫教檢視3重點助改善
全民瘋路跑,你也想加入嗎?醫師提醒常見的五大運動傷害要注意!
醫籲別錯認生長痛 小心兒童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小骨折未注意變跛行 全踝關節置換術讓她恢復正常行走
猜你喜歡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 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體內濕氣是什麼?中醫師教你三焦排毒除濕,吃這些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老花眼怎麼辦?如何保養?會得其他眼疾嗎?眼醫教用眼關鍵!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吃肝補肝?認識肝臟10個作用 想要護肝排毒該吃什麼、哪些不該吃?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只計算卡路里熱量就能讓你持續有效的減肥嗎?減重醫師點名計算熱量常見4誤差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巴金森病蜜月期可以被延長?專家分享1關鍵 避免異動症、斷電現象提前報到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一走就喘、乾咳不停 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
老婦腹痛但因疫情不敢住院 病情加劇發現罕見小腸穿孔
女性沒月經也有慢性下腹痛 物理治療可減輕疼痛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
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 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