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走路腳痛、多走幾步就改善?你可能罹患「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連接腳跟與腳趾頭的一層厚實筋膜組織,能支撐足弓。足底筋膜原來是像避震器般,能夠吸收我們體重及動作帶給足底的衝擊力道,但如果「過勞」,承受壓力過大則會造成拉傷,反覆的受傷會讓這層筋膜有多處的小型撕裂傷,受傷後足底筋膜會發炎、腫脹、變得脆弱,患者於站或走路時就會感到疼痛。足底筋膜炎可以兩腳同時發作,也可能只發作於一腳。
典型的足底筋膜炎患者會表現起床後剛開始走路時腳很痛,多走幾步之後,僵硬痛感會逐步減輕,但一天下來多走幾回合後,又會開始痛了,尤其在爬過樓梯及穿高跟鞋站很久後,痛感就會愈嚴重。如此的腳痛不適通常是漸進式的,不像痛風或關節發炎造成的腳痛可能來的那麼突然。然而若沒有適當的休息,繼續追趕跑跳,足底筋膜的發炎加重,也可能嚴重到完全無法站立或走路的程度。
(假使常常腳痛是痛在三更半夜,就比較不像足底筋膜炎發作,而可能是足附骨隧道症候群這類神經問題或關節炎發作。)
以下這些特性容易導致足底筋膜炎的發作:
● 中年人,其中又以女性較容易
● 太過頻繁的走路及跑步,因此運動員或常常練習長跑的人容易有這毛病
● 工作要求長時間站立,像老師、百貨專櫃人員、醫護人員等屬於高危險群。
● 足弓太高或扁平足
以下這些特性容易也很導致足底筋膜炎的發作:
● 體重過重,或突然體重變重太多
● 穿的鞋子不合腳,或鞋子已磨損嚴重
● 阿基里斯腱或小腿肌肉太緊繃
● 總在太硬的平面長時間走路或跑步(例如水泥地)
至於要如何改善足底筋膜炎呢?
最簡單的重點是,請先讓腳休息。
● 體重過重的話要先減重
● 減少在硬地跑步或走路的時間
● 選擇能支撐足弓及足底的鞋子,也可以在鞋內加層由橡膠或塑膠做的軟墊
● 先選擇對腳底衝擊力道比較小的運動,像是踩腳踏車、游泳,就比較不會讓腳底承受過多壓力
平時盡量多做伸展,包括腳趾頭的伸展及小腿肌肉伸展,像是平常要求自己多動動腳踝,讓腳底往上往下十次,再讓十隻腳趾頭各自動一動。
運動前,或起床後可做點伸展,利用毛巾伸展腳底是很棒的主意,你可以將毛巾放在床邊,早晨醒來還沒下床時,先做在床上,將毛巾繞過腳底,雙手各捉住毛巾兩邊尾端,保持腿不彎、膝蓋打直的狀況,施加手部力量,將毛巾及腳底板向身體方向拉,維持30秒,並多做個幾次,加強足底筋膜與阿基里斯腱的伸展。
提醒大家,如果你注意到有腳底痛的症狀,盡量不要拖延治療的時間。可以先去找醫師診斷是否為足底筋膜炎,並照著以上的方法以求改善。這些居家療法都無法立竿見影,而是要日積月累才能體會到改善。
若症狀嚴重,醫師會建議你服用藥物止痛,並加強改善足底狀況。有時也需要夜間護具的輔助,讓在睡覺期間仍維持著阿基里斯腱和足底筋膜的伸展,避免一早醒來症狀加劇。有時需要局部注射類固醇減少發炎,但太過頻繁的注射則會帶來反效果。
記住,95%的人可以靠著平時的注意保養與藥物而改善足底筋膜炎,僅有不到5%的人需要用手術治療。因此,面對足底筋膜炎,多伸展、找對鞋、適當運動及減重是非常重要的!周年慶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的話,不妨就從一雙好鞋開始吧!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專業醫療入口網站,提供高品質的健康資訊。免費註冊為會員就能輕鬆找診所、找藥局並完成網路掛號和預約領藥,是行動世代最佳的照護平台。
【照護線上官網】:https://www.careonline.com.tw/
【照護線上Line】:https://line.me/R/ti/p/%40careonline
【照護線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areonlinetw/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腳踝扭傷腫得像「麵龜」 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關節炎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女性過了更年期後,每3位就有1位可能因骨鬆而骨折 骨鬆中斷用藥骨折風險更高!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男性也有媽媽手 一動作可檢測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輕忽骨鬆恐增長照負擔!醫:友善居家環境,適度運動及補鈣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護理師肩膀腫如山被虧「大隻妹」 求醫找回美人肩
骨鬆最愛問/骨鬆中斷治療 骨折機率大增
疫情間心情煩悶 長輩因細故吵嘴血糖竟狂飆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女老師頸部疼痛手痠麻 醫:問題在肩膀
中高齡休業後復工 易得類過勞症候群
退化性關節炎第一好發部位不是膝蓋!「這部位」發生率最高且女多於男
坐椅子稍用力 竟腰椎骨折!3大自我簡易檢測法揪出骨鬆高風險族群
醫病天地/防關節退化 避免太粗重工作
膝蓋退化怎麼辦?可以運動嗎?醫:教你退化性關節炎該如何復健,小心照顧膝關節避免疼痛!
感染新冠肺炎後,如何安全重返運動訓練?一表幫你評估「恢復運動量表的心理準備」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骨質疏鬆、長骨刺?醫:6種易長骨刺族群要當心,想預防需做好這些事!
骨質疏鬆症未積極就醫 獨居男跌倒造成多處骨折
五旬婦家務勞動致五十肩 中醫理筋推拿緩解疼痛
疫情外送忙碌 醫師提醒外送員注意職業傷害
猜你喜歡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冰箱內的陳年藥材能吃嗎?中醫師教你辨別中藥是否變質,出現「3狀況」不可再食用
為何男性坐著尿可能比站著尿好?泌尿科醫這麼說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排便後擦屁股幾次是合理範圍?醫師建議最多擦5次就該收手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腹主動脈瘤破裂致死率逾五成 微創主動脈支架治療復原快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注意!咳嗽合併「11症狀」,最嚴重恐為「1癌症」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睡好覺、養好肝 5大類食物有助創造好眠循環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