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0歲職業婦女除白天工作時長期使用電腦滑鼠,下班後又趕著烹煮晚餐,半個月來右手大拇指附近肌肉疼痛不已,連寫字都痛,家人被迫外食,就醫診斷為「媽媽手」,物理治療師指出「媽媽手主要是動作或姿勢引起,並非媽媽專利」,提醒平日做家事、工作及滑手機應注意姿勢並適時舒緩,避免「手廢」。
這名患者向醫師表示,自己新婚不久、工作家庭兩頭忙,「不過還沒有當媽媽,怎會得到媽媽手?」收治患者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王俊介說,「媽媽手」主要是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發炎,常見於30至40歲的家庭主婦,拿炒菜鍋、炒菜、握掃把、掃地、拖地時,在大拇指外側或手腕外側感到疼痛,才俗稱為媽媽手。
不過王俊介強調,不只當媽媽的人會得到,像男性廚師、長期捧著平板追劇及玩手機手遊等族群,因為也長時間使用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一樣有機會得到媽媽手,雖很少嚴重到需要開刀,但仍建議密集進行熱敷、電療、超音波及雷射等物理治療,前述患者治療兩周後,痛感已有明顯改善。
王俊介示範兩招治療媽媽手的舒緩運動,每回重複15至30次,每天做2、3回,讓有困擾的媽媽們擺脫手部疼痛。
第一招「拇指肌牽拉運動」,拇指握掌內,往小指方向移動,至疼痛時停止,停留10-15秒,以放鬆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
第二招「拇指肌肌力訓練運動」,在拇指與食指間套上1到2條橡皮筋,做拇指、食指張開運動,停留10秒,加強肌力力量,減少因肌力不足引起之軟組織發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