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跌倒,腰和屁股痛到現在……需要看醫生嗎?
合作撰寫:
你有沒有過這個經驗?一個失足落地撞到尾椎,之後屁股就痛很久,想坐也坐不好,躺也躺得不舒服,久站久走也常常腰和屁股還有大腿都疼痛。這有可能是今天要討論的主題:「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
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又稱做薦髂關節功能障礙 (SI Joint Dysfunction)。遇到這個問題很衰,因為症狀會很像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常常復健做了好很久都沒有效果,MRI核磁共振也不一定找得到原因。
其實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之所以難治療,是因為薦髂關節被很多韌帶包覆、連接著,通常相當穩定,所以容易被被忽略它其實是個「可以小幅度活動的微動關節」!
因為可以小幅度活動,所以如果撞擊到薦髂關節時,除了可能讓關節本身和周圍的韌帶受傷之外,也可能有些微的錯位。當應該要穩定的薦髂關節變得不穩定時,走路、坐、站都很容易拉扯到關節,讓它復原緩慢,甚至演變成長期疼痛。
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和坐骨神經痛等問題分辨的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去擠壓薦髂關節時會痛。其實常常還沒檢查,患者自己說「一坐下或躺下,一碰到這裡就會痛!」那就有很高的機率是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了。
屁股痛的治療
瞭解原因後,治療的方法可以三管齊下,分別是「止痛」、「加速傷害修復」、「增加關節穩定性」這三管。止痛無法治本,但是可以讓患者比較舒服、肌肉比較放鬆不警戒。針灸、局部止痛注射、物理治療的儀器治療都是不錯的方法。
要如何加速薦髂關節附近韌帶的修復呢?因為韌帶血液經過比較少,所以復原通常較慢一些。這邊建議可以用葡萄糖增生注射,或是使用PRP自體血小板注射,經驗上來說都有不錯的效果。
修復之後要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建議可以做一些臀部的訓練、搭配一些肌內效貼布貼紮。大部分來說2到3週就會有治療效果,通常1到2個月內可以康復。

好痛痛
好痛痛是為了喜愛運動、長期為慢性疼痛所苦的人所成立的網站。好痛痛和醫生、物理治療師、運動教練一起寫文章(https://blog.EasePain.tw)讓大家更了解自己的身體,以及科學化的運動知識。同時也親自訪問了全台許多復健科、骨科診所、物理治療所與運動場館,製作了搜尋器(https://www.EasePain.tw)。希望能夠解決大家運動傷、慢性疼痛的問題。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久坐腿麻反覆發作 醫師:可能有其他潛在疾病跡象
3技巧+3密碼 助長輩開心動起來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頭痛醫頭很NG 這類頭痛問題出在脖子
喝可樂易骨質疏鬆?老了才補鈣無效?搞懂5個常見骨鬆QA
打玻尿酸、PRP只適合早期關節炎 2招降低膝蓋負擔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天氣濕冷關節容易痠痛?日本專家激推2類抗寒食物
鍛鍊肌力讓膝關節勇健 簡文仁教你最有效的抗阻力運動
手腕無力、扭力變差!骨科醫師提醒:可能是三角纖維軟骨撕裂所致!
久坐腰痠背痛?日本骨科專家授10秒舒緩法在家跟著做
醫病天地/3C族防烏龜頸 謹記三原則
神經阻斷術配合脈衝射頻治療 免開刀治好坐骨神經痛
骨鬆患者別怕惡化不敢運動! 物理治療師:試試這3動作
天冷易落枕 復健科醫師提醒:一周以上未好轉速就醫
10天擺脫膝蓋痛!不開刀、手術,不日本治療師教你:4種伸展髖關節方法
軟骨修復一次搞定!他開心重返球場、重拾騎車樂趣
寒流來襲!擔心肩膀不舒服?6個禦寒小物不可少
醫病天地/中風失能 半年內最佳復健期
七旬婦換人工膝關節解痛 竟鬧到急診室抽關節積血
年輕人膝關節卡卡!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治療新選擇
下背痛全身僵直 體育師罹脊椎小面關節炎
醫病天地/日扛米袋上下樓 不到50歲退化性關節炎
輕忽腳跟痛 當心長骨刺
小孩W型坐姿免驚 不影響髖關節發育
坐骨神經痛就是長骨刺?要開刀嗎? 初期症狀像腰痛!日常5個動作要少做
治療師的親身經驗:簡單做到一件事 就能避免膝蓋痛
「矮、駝、痛」小心骨質正悄悄流失! 醫師教日常如何自我察覺骨鬆
大拇指外翻變形避免「削足適履」醫師建議及早治療
遊走各大醫院求助不明髖關節疼痛 竟是轉移性骨腫瘤
猜你喜歡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該用藥物保養心臟健康嗎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影/寒流過後回暖真舒適!醫曝:當心溫差變化反而要人命
為什麼腳跟總是反覆龜裂、粗糙?醫曝愛做2件事惹禍
手癢擠痘卻雙肺感染險喪命 醫:危險三角區勿擠
天冷防猝死!1分鐘檢測你的護心指數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7月大女嬰吞洗衣球急送醫 醫:洗衣球像糖果小心誤食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些水果更難消化
寒流來襲發熱衣夯 醫師: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沒曬到太陽就不會變黑?醫:太熱也會產生黑色素
打鼾是身體警訊 十大死因九項與此有關
影/48年最冷寒冬 氣溫降1度心肌梗塞住院上升4%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久坐腿麻反覆發作 醫師:可能有其他潛在疾病跡象
喝可樂易骨質疏鬆?老了才補鈣無效?搞懂5個常見骨鬆QA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打玻尿酸、PRP只適合早期關節炎 2招降低膝蓋負擔
量血壓該量左手還是右手?最新研究揭正確量法測風險
詭異!雲嘉上午10人猝死 醫師:溫差遽變最危險
高速羽球傷人!高市男子被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連續寒流!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增 醫師:有症狀快就醫
哈佛研究證實:80%的痛風可預防 做到一件事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