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骨科.復健

骨密度檢查也無法察覺的新型骨鬆 專家:這因素是關鍵

新型骨質疏鬆症中,並不會出現前者「骨密度降低」的狀況,其特徵就在於因為後者的「骨質劣化」而招致骨質疏鬆症,讓骨頭陷入容易骨折的狀態中。
新型骨質疏鬆症中,並不會出現前者「骨密度降低」的狀況,其特徵就在於因為後者的「骨質劣化」而招致骨質疏鬆症,讓骨頭陷入容易骨折的狀態中。
圖/ingimage

【文、圖/摘自方言文化《骨質疏鬆照護全書》,作者太田博明】

你會不會骨鬆?一分鐘自我評估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談過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相關風險因素了。骨質疏鬆症的患者中,有些人是因為身體的風險罹病,有些人雖然沒有遺傳上的因素,卻因生活習慣日積月累而患病,更有些人是同時因為身體的風險及生活習慣的風險共同作用而罹患此症。

附帶一提,即使沒有遺傳方面的因素,但因為生活習慣的日積月累而逃不開骨質疏鬆症魔掌的情況,就是指患有糖尿病、動脈硬化或慢性腎臟病等生活習慣病的中高齡人士,尤其是男性居多,且患者正快速增加中的「新型骨質疏鬆症」。

「新型骨質疏鬆症」之所以讓人畏懼,是因為它即使透過骨密度檢查也無法被察覺,亦即從骨量或骨密度看不出異常。

「還有這樣的骨質疏鬆症啊……」會像這樣覺得驚訝的人應該有很多吧!

請回想一下先前提過的骨質疏鬆症在國際上的定義。隨著骨質疏鬆症的惡化,骨頭容易折斷是因為骨頭強度降低所致,而其原因則有「骨密度降低」及「骨質劣化」等。

新型骨質疏鬆症中,並不會出現前者「骨密度降低」的狀況,其特徵就在於因為後者的「骨質劣化」而招致骨質疏鬆症,讓骨頭陷入容易骨折的狀態中。

導致骨質劣化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膠原蛋白的狀態。膠原蛋白佔骨頭體積一半,屬於蛋白質的一種。膠原蛋白的分子彼此間結合,分布到呈纖維狀的骨頭當中。當骨頭承受強大外力時,會自行適度地彎曲來緩和衝擊。擔任這個任務的,就是分布在骨頭當中的膠原蛋白纖維。

<br />圖/摘自《骨質疏鬆照護全書》

圖/摘自《骨質疏鬆照護全書》

不過,糖尿病或動脈硬化等生活習慣病,會讓膠原蛋白的橋樑(連接各個膠原蛋白纖維,猶如U型釘般的物質)產生糖化或酸化現象。骨頭因此喪失柔軟度與彈性,變成像玻璃或陶器般既脆且硬之物,連結處也會變質為劣質連結(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糖化終端產物,是膠原蛋白因糖化或酸化後性質改變後的物質)。換句話說,糖尿病或動脈硬化會導致骨質劣化,造成新型骨質疏鬆症病發並越來越惡化。

目前還沒有可靠簡單的檢驗方法,能夠確定膠原蛋白連結處的糖化或酸化程度。另外,也沒有能夠簡單檢驗出骨質劣化狀態的方法。所以綜合以上說法,若病患骨折並非骨密度低下所致,就要考慮是否因患有生活習慣病而罹患新型骨質疏鬆症的可能性。

讓人驚訝的是,日本國內罹患新型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已經超過兩千兩百萬人了。也就是說,日本國民中每六人就有一人,處於容易罹患新型骨質疏鬆症的狀態。雖然如此,若從本質上來說,新型骨質疏鬆症發病的重要因素仍然在於生活習慣上。

另外,在還年輕的二十世代後半時,就成為骨質疏鬆症高危險群的,多半都有身體方面的風險,再加上生活習慣方面的影響所致。

例如,受到遺傳上影響,或是個子小、體型又瘦削的人原本骨量就少,若在十來歲的成長期間偏食或討厭運動,以致缺乏充足的營養或運動,就很難存下足夠的骨本。或是在成長期獲得了充足的骨量,但其後因為勉強減重使得骨量無法維持住,在二十來歲時就無法抑制住骨量的減少等,以上這些案例都出現過。

像這種情況,雖說原本就存在著遺傳或體質方面的問題,但助長風險增加的卻是生活習慣。

不論有沒有遺傳方面的因素,若能夠減少生活習慣中的風險,就能夠開啟通往預防及治癒的途徑。這一點對所有的骨質疏鬆症類型來說,都非常適用。請確實地看清楚骨質疏鬆症的發病風險因素,並開始改善生活習慣。

下一頁中列出了骨質疏鬆症的確認表,請自行檢測自己是否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YES」的數量越多,就越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請從飲食、喜好、生活習慣等方面,盡可能地改善自己,讓「NO」的數量增加吧。

<br />表/摘自《骨質疏鬆照護全書》

表/摘自《骨質疏鬆照護全書》

骨質疏鬆症 膠原蛋白 骨密度 骨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