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以疼痛的症狀來表現的病症,病情無法根治,只能降低關節疼痛和發炎反應。患者應配合做好日常保健工作,幫助保護關節功能,預防關節變形。
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成因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雖然還不十分清楚,但是因感染而引起的自體免疫作用,是大部分研究同意的致病機轉。包含因為持續性的關節感染,及病原產物滯留關節腔,形成的慢性發炎。患者也常見關節對病原體產生了異常的反應。
根據統計,大約三分之二患者,初期只有感覺全身虛弱、疲勞,食慾差,肌肉疼痛等這些前兆表現,有可能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後,才出現關節痛。
之後隨著病情發展,被侵犯的關節可見腫,痛,熱,壓痛,僵硬,但不會紅腫,晨起的關節僵硬有可能持續1至2小時。手的關節患處大都出現在腕關節,掌指關節,近端指骨間關節。時間一久,關節炎會造成關節某種程度的變形。
類風濕性關節炎照護注意
應注意包括當關節正處於發炎期,應多休息,可採平躺採仰臥位,伸展疼痛的關節。並避免對正在發炎的關節按摩,以免使發炎更嚴重。平常應注意避免受到風寒、遠離潮濕環境,避免受涼,或長時間在潮濕的環境。平時活動時,注意適當改變姿勢,像是儘量使用大關節以分散各個關節的壓力,例如東西可用推的,減少直接用搬的或提的。同時應維持理想體重,以減輕關節的負擔。
此外,當環境溫度較低時,容易造成肌肉收縮,增加關節疼痛僵硬,因此,像是進入冷氣房,應注意適當保暖,尤其關節部分,適時可增加衣物、襪子。而坐椅選擇上,可選一個有扶手、椅背平、直椅面、比一般椅子高3~4吋的椅子,可幫助預防髖、膝關節過度屈曲,且也較容易坐下。
專家看法
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吳建陞表示,年紀較大的老年人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伴隨其他關節併發症,疼痛狀況較明顯。也容易因較敏感,常見因天氣冷、氣壓改變時,症狀加重。應配合醫囑,規律服藥,避免自行隨意停藥。急性發炎時,也要避免關節活動負擔過大,注意多休息。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