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胡蓬生/報導】
案例故事 1color="0074ad">
謝太太從教職上退休後,大半年都一直窩在家裡沒出去運動,上回去美國探親,周末和家人到國家公園的步道健行,走了三小時後,小腿開始有點不對勁,竟然抽筋了,幸好家人幫忙處理當,但她已心有餘悸……。
案例故事 2color="0074ad">
王小姐瘦得像紙片人一樣,平時跳有氧舞蹈,偶會覺得膝關節略有不適。一次外出旅行,難得在森林間走了五個小時,回到家隔日清晨,膝關節竟出現腫脹。她喜愛大自然,下兩個月都已和朋友約好,還要去山林間走走呢!
肌肉痙攣 愛找小腿肚color="0074ad">
苗栗縣為恭紀念醫院骨科醫師鍾承翰指出,抽筋的醫學名詞為「肌肉痙攣」,指的是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僵直收縮,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難忍。
鍾承翰表示,抽筋最常見原因為肌肉疲勞,當肌肉無法得到足夠養分或氧氣時,逐漸堆積代謝性廢物,造成電解質平衡及控制肌肉收縮作用的失調。全身各部位肌肉都可能抽筋,但最常發生在小腿肚。
這些情況 最容易抽筋color="0074ad">
鍾承翰分析較易引起抽筋的狀況包括:
1.長時間運動造成肌肉疲勞,但仍持續運動。
2.水分和鹽份流失過多。
3.嚴重腹瀉、嘔吐和飲食缺乏礦物質 (如鎂、鈣等)
4.環境溫度突然改變 (如攀登高山時)。
5.肌肉或肌腱輕裂傷。
6.情緒過度緊張(如過度換氣症候群患者)。
7.局部血液循環不佳(如糖尿病足截肢患者)。
抽筋處理 掌握大原則color="0074ad">
抽筋處理,依部位不同,方式也不同,大原則是將肌肉鬆弛。急性期時,患者須即刻休息,對抽筋部位適度按摩,並將肌肉輕輕拉長(拉筋),拉筋時不可太用力,以免拉傷肌肉造成二次傷害。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