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王柏楊/台北報導】
雙和醫院疼痛治療中心主任饒紀倫醫師昨(24)日表示,纖維肌痛症是中樞神經的疼痛處理能力發生異常,而導致病患對疼痛特別敏感,因此造成肌肉、韌帶、肌腱等軟組織的慢性疼痛。所以纖維肌痛症病患常被誤解,認為其無病卻呻吟,但旁人稍不注意的身體接觸,就可以讓病患疼痛的大聲哀叫。
饒紀倫醫師指出,由於纖維肌痛症無法透過抽血或是影像學的方法來診斷,故醫師只能由病患的病史及壓痛點檢查去評估身體症狀,最後再排除其它疾病才能確定。由於病患外觀與常人無異,但又因為疼痛而奔波於各種門診,卻無法檢查出病因,故每往造成親友誤會為心理問題。
饒紀倫醫師強調,疼痛本是人體的保護機制,是提醒要注意身體出了狀況,但難以緩解的多重、複雜、慢性疼痛卻是一種折磨,其可能會造成失眠、焦慮、易怒,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及品質。
饒紀倫醫師補充,此類多重、複雜、慢性疼痛,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腰酸背痛。根據相關統計顯示,背痛是門診中僅次感冒的第二大疾病,雖然高達96%的民眾曾有腰酸背痛的經驗,且其中9成患者認為疼痛已經造成生活品質之影響,但卻不到3成民眾尋求正統治療。
由此可知,台灣國人對疼痛很能忍耐,但至最終時卻只是依賴止痛藥而已。因為根據相關研究發現,被診斷為下背痛的病患中,有超過9成有使用過止痛藥。而健保局的統計也顯示,國人一年平均吃掉至少近30億元的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劑(NSAID),且有逐年增加之趨勢。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