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醫破解迷思:退化性關節炎非老化正常現象
當老化不理會 恐成殘疾主因
退化性關節炎要吃鈣片?若變形一定要開刀嗎?傅尹志說,答案都是否定的。許多人認為關節炎是老化過程的一種正常現象,是衰老的一部分;事實上,關節炎會影響所有的年齡層,它並不是老化過程的正常現象。也有人認為,關節炎不是嚴重的疾病,只是輕微的疼痛,最好不要管它;事實上,關節炎在美國是造成殘疾的主要原因,若不加以診斷及治療,可能成為重大的健康問題。還有人覺得,關節炎是沒有辦法消除的;其實,可以採取許多步驟來解除關節炎的疼痛與發炎。
發生預警徵兆 盡快就醫評估
骨關節炎的危險因子,包括了年齡、體重過重、關節損傷、肌肉無力、遺傳。當你感到疼痛、僵硬、行動困難和腫脹時,這些都是關節炎的預警徵兆,就需要看醫師了。
傅尹志表示,治療關節炎的三個方向: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非藥物治療的選擇,包括調整活動的步調、注重關節的保養、運動、熱敷及冷敷、自我照顧的技巧。患者活動一段時間就必須休息一段時間,交替進行繁重與輕鬆的工作,常常改變姿勢。關節炎病人可從事的三種運動:全關節運動、肌力加強運動、耐力運動。
在藥物治療方面,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中,傳統的NSAIDs療效佳,但會造成嚴重胃腸道併發症;最新的NSAID:COX-2專一性抑制劑療效佳,較少造成嚴重胃腸道併發症,對肝臟及腎臟的影響也優於傳統NSAID。傳統NSAID造成的嚴重腸胃併發症,81%的患者並無預警症狀,但當傳統NSAIDs引起潰瘍徵候出現時,可能已是致命性併發症。
目標:控制症狀、延緩病程
其他藥物還有疾病調節劑與生物製劑。大家耳熟能詳的「維骨力」,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把它當成所謂的健康食品,成分主要由蝦、蟹的殼合成,因此台灣有人說是鯊魚軟骨粉,不適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引起的膝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個進展緩慢且無法治癒的疾病,治療的目標是控制症狀及延緩病程。」傅尹志說,市面上有保健食品透過獨家冷萃濃縮技術,由天然植物乳油木果中萃取出活性關鍵元素─活關素75,安全性高,素食可用。活關素75經臨床研究證實,可以調控細胞激素引起之發炎反應,避免軟骨崩毀;還可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之步態,讓患者回復正常生活。
骨關節炎的外科手術選擇有「滑液膜切除術」,經由移除碎屑、融合的骨骼,或矯正骨骼變形來修復關節;「關節置換手術」則是用人工關節置換受損的關節。不過,開刀為的是解決疼痛度,並不是解決外觀問題。
骨關節炎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①保持理想體重,以減輕髖、膝部的負擔,減個幾公斤可能就不用吃藥了。
②適當的休息:避免長時間站或走,活動後應適度休息。
③適宜的運動:選擇游泳、騎腳踏等下肢不承重的運動,保持正常肌力。
④避免蹲、跪或登山,以減少關節的磨損。
⑤必要時,應使用柺杖或助行器,以分擔關節的負擔。
⑥若症狀加劇,須暫停運動,並盡早告訴醫師或治療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婦人腰痠背痛到不行才揪出骨鬆病因 花5年救回骨質
刺青師傅長期彎腰下背痛 水冷式射頻解痛術改善疼痛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運動傷害當下該冰敷還熱敷? 醫:有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走路常踢到地板、半蹲無力,肌無力警訊!2招測試下肢肌力夠不夠
跑步出現「跑者膝」疼痛困擾 學會這三招明顯改善
女子下背痛長期無法入睡 原來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退化性膝關節炎別急著開刀 先讓醫師試一試這方法
全身痠痛可以推拿、整骨嗎?骨科醫師:4種情況不建議!嚴重恐脊椎骨斷裂
移工做脊椎手術 匿名恩人幫大忙
醫病天地/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超音波導引注射改善
醫病天地/9旬嬤跌倒骨折 骨鬆症害的
醫病天地/騎單車騎到手麻 原來手腕尺神經損傷
健走會讓小腿變粗? 醫揪「常見錯誤」:走來走去不算運動
阿嬤髖關節退化難走路 醫師一招治療重拾走路樂趣
蹲跪盤腿坐易退化性關節炎!預防關節退化,4件事平常就要做到
健身完請人推壓竟致骨裂 復健醫:運動後拉筋自己來
8旬嬤1周跌2次骨折開刀!醫師公開「常跌地點」教保命防跌
驕傲的翹臀痛到睡不著!33歲女確診梨狀肌症候群
預防脊椎側彎?專家傳授簡易居家脊椎矯正3運動
前十字韌帶斷裂一定要手術嗎?醫師:這個情況建議開刀
年輕運動員膝韌帶再斷風險達28% 蘇麗文:復健一輩子
高齡髖關節骨折一年再住院率達64.5% 醫師教你這麼做
膝蓋老了嗎?這類族群看過來 1分鐘自我檢測馬上知
9成人有過下背痛困擾!常見6大症狀你有嗎?
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如何舒緩? 物理治療師教坐椅子就能做的「簡易動作」
小五女童肩頸僵硬腰酸背痛 可能背書玩3C引起脊椎側彎
健康主題館/長期長短腳 小心骨盆歪掉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婦人腰痠背痛到不行才揪出骨鬆病因 花5年救回骨質
孫愛用3C不聽勸 醫師:長輩這樣做、孫近視度數愈低
婦人吃素雞塊噎到昏厥 幸好隔壁就是醫院救回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