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蘇秀枝/嘉義報導】
媽媽們因為長時間抱小孩或做家事,容易造成腕部靠拇指側肌腱發炎疼痛,如果沒有好好休息,會一再復發,也就是所謂的「媽媽手」。物理治療師建議,無法休息者可以穿戴副木固定大拇指位置,使肌腱得到休息;平時可以透過擰乾毛巾、舀水等簡單的伸展、緩和運動,增加肌肉力量,預防媽媽手的發生。
大林慈濟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蔡明倫指出,治療或預防「媽媽手」的兩大原則,一是改變工作型態,另一個則是鍛鍊肌肉力量。休息是「媽媽手」最初步的療法,不過若休息過後又繼續做原來的工作,還是會再復發。
蔡明倫建議,平時可以針對掌心面的肌肉群做一些伸展、緩和的運動,讓手掌外側肌肉有較靈活的活動,還可以訓練抓握力,來增加肌肉的力量。
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蔡明倫建議可以練習擰乾毛巾,兩手握住毛巾,以不會造成疼痛的最大力量反覆擰轉(如圖);或是準備兩個水桶,在其中一桶裝滿水,以水瓢一勺勺地將水舀到另一個水桶中,水量多寡自行控制,在舀水和倒水的過程中,可以使手部肌肉得到鍛鍊,也可以選擇持拍型球類運動,如羽球、桌球等,維持手腕運動,雖然運動時會有酸痛的情況,但因為其活動強度比一般活動高,因此經過訓練後,再進行生活中的中、低度強度活動時,肌肉就不容易產生疼痛了。
絭透過擰乾毛巾、舀水等簡單的伸展、緩和運動,可增加肌肉力量,預防媽媽手發生。
※延伸閱讀》
.瘋簡訊、迷電玩 一下「指」變媽媽手
.那些疾病 可求助物理治療?
【2009/05/04 台灣新生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