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新手爸爸陳先生喜獲麟兒,每天下班後就回家幫太太抱著嗷嗷待哺的小男娃,沒多久卻覺得左手大拇指至手腕間出現疼痛及僵硬感,連拿水杯都有點吃力,就醫發現竟罹患了俗稱「媽媽手」的「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脊椎外科主治醫師蘇豐文表示,「媽媽手」常見於30至50歲女性,但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爸爸較願意協助照顧孩子,偶爾也會在診間看到「媽媽手」男性患者,除了休息、熱敷或持續復健,若疼痛情況未改善,也能採取體外震波治療,快速緩解疼痛。
蘇豐文說,門診上除了媽媽們易有「媽媽手」困擾,須反覆用手部進行翻轉、攪拌動作的廚師、小吃攤攤販等,在長期累積下造成手部關節滑膜發炎,忍痛2、3周後才就醫。還有幾名爸爸因小孩太黏,出門踏青、逛街都長時間抱在手上,也出現「媽媽手」症狀。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王俊介表示,「媽媽手」俗稱「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在大拇指掌骨端至手腕橈骨突間,會有疼痛及僵硬感,只要大拇指下彎就疼痛。常以大拇指抬重物或過度使用的廚師、清潔人員或文書處理員,以及擠奶、抱小孩的媽媽們,都是好發族群。
王俊介表示,日前收治一位40多歲家庭主婦,右手大拇指附近肌肉已痛了2、3個月,因為一拿鍋鏟就唉唉叫,根本沒法下廚煮飯,全家只好被迫吃外食好幾個月;就醫接受自費體外震波療程一次後就有明顯改善,已慢慢重拾鍋鏟替家人準備餐食,全家都開心不用再當「老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