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內外八 加速膝關節退化
人體足部、膝蓋,及髖關節為一體,一旦走路姿勢不良,對人體健康影響甚遠,內、外八,駝背及後仰等姿勢,短期引發腰痠背痛,長期還會加速關節退化、影響心肺功能。醫師提醒,不良姿勢應提前矯正,走路時時保持抬頭挺胸。
衛福部基隆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游典錡表示,懷孕期間,幼兒在子宮中因姿勢影響,小朋友從出生到8歲學齡前,常有生理性內八現象。隨著年紀增長,八成以上孩童的骨骼會隨著行走,站、爬或大動作踢腿等,讓內、外八回復正常。極少數受先天神經或骨骼肌肉系統發育不良,才會留下長久病理性異常。
走路內、外八
他指出,以內八狀況而言,兒童在1歲前會有蹠骨(雙腳最長的骨頭)內收問題;1歲到3歲為小腿脛骨內轉;3歲到8歲則有股骨內轉現象,統稱廣義的內八。而每個人自然回覆時間不一,若發生單側、角度持續嚴重惡化情況,就需特別留意。
身體承受的壓力→
走路有內八習慣,會造成腳掌外側受較大壓力,長期摩擦下,除了鞋底摩損快速,皮膚也可能會長出雞眼。另外,還會增加膝蓋內側壓力,由於內側原本就比較容易退化,內八更可能加速內側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或是造成O型腿。
他建議,若學齡前小朋友有內八問題,應避免W型坐姿,也就是雙膝貼地、腳掌朝外的姿勢,這會導致髖關節內轉,讓自然矯正速度變慢,建議應改為O行坐姿,也就是盤腿坐。
走路外八剛好和內八相反,腳掌內側、膝蓋外側受到較大的壓力,長期姿勢不良下來,也會引發肌肉痠痛、關節炎;在正常膝關節中,內外側有軟骨間隙,姿勢不良會加速軟骨流失,引發退化性關節炎。
走路前傾(駝背)
游典錡表示,以人體正常站姿來看,從側面(矢狀面)脊椎第7頸椎放一條鉛直線,向下會通過腰薦椎的交界面,若脊椎呈現後凸、前凸,分別就是俗稱的駝背、後仰現象。
造成走路前傾(駝背)的成因很多,大多數發生在年紀較大的人身上,包括僵直性脊椎炎、骨質疏鬆合併壓迫性骨折導致。但因現今文明社會,民眾過度使用3C產品、平時核心肌群訓練不足,或其他不良習慣姿勢等等,都會造成駝背不良姿勢。
身體承受的壓力→
若長期駝背,短期內會讓肚子皮下脂肪堆積、腰痠背痛。長期儀態不良下,更會讓心肺功能沒辦法好好運作,嚴重恐引發功能衰弱。另外,也會影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對於人體循環、器官都會有負面影響,為了避免駝背,走路時應該挺胸縮小腹。
走路後仰
一般常見後仰(前凸)仰著走的情況,大部分為女性穿著高跟鞋(類似墊腳尖走路),人體為了平衡而造成脊椎前凸,加上骨盆腔會一直用力,導致四周肌肉、下背部受到壓力,久而久之會有發炎的不良影響。
身體承受的壓力→
其中又以孕婦、中年腹部型肥胖(啤酒肚)容易有此種狀況發生,過度後仰,椎間盤承受大量壓力,也會加速磨損老化。醫師建議孕婦使用托腹帶,一般民眾則必須控制體重、腰圍,別讓肥胖成了姿勢不良的負擔。
■正確走姿
身體一直線 跨步約身高一半
游典錡說明,正確走路方式指的是,從人體側面來看,從上而下為耳朵最高處、肩膀、髖關節,應保持在同一個直線上,此時腰部壓力最小,肌肉拉力最合理,亦即矢狀面的平衡。
他指出,以身高180公分男性為例,每次跨步約身高一半,也就是90公分。右腳跨出時,腳跟先著地,重心平衡在兩腳中間,左腳再抬起向前(腳尖最後離地)。不要刻意前傾或後仰,行走時記得挺胸、縮小腹,眼睛平視前方,雙手做正常前後擺動。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女子扭傷膝蓋仍慢跑致前十字韌帶斷裂 醫「種」還給她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
母親節提醒媽媽做預防骨質疏鬆健康檢查!醫師揭5大骨鬆危險因子跟5種保持骨骼健康的方法
中風了手無力,適合使用「鏡像手」嗎?自評表幫你評估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男子背部疼痛伴隨下肢無力 竟是椎間盤細菌感染惹禍
老婦脊椎灌骨泥又垮掉 拖延治療險癱瘓
為什麼中風後肩膀疼痛?復健科醫揭可能的3大原因
影/婦肩關節退化痛到睡不著 微細血管栓塞術助除痛苦
65歲走路不穩、四肢沒力 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
跌倒致雙腳無力走 醫師提醒有舊傷更要警覺脊椎傷害
肩頸疼痛蔓延至後腦…頸因性頭痛4特徵,小心是頸椎正求救!
骨折開刀後自己就會好?醫師告訴你做不做復健到底有什麼差別
預防跌倒就骨折 年輕多存骨本並注意保「密」防「跌」
中年女性更需留意髖關節問題 專家教3動作自我檢測
婦人肩關節鈣化性肌腱炎 3次震波治療鈣化消失
比食補更重要!專家曝退化性關節炎元凶:愈省壞愈快
40歲男跑步、騎單車膝蓋卡卡 醫師籲關節不適及早就醫
台中117歲人瑞髖關節手術成功 比英國記錄還多5歲
吊單槓、倒立機可緩腰痛?引發腰痛的原因很多 復健專科醫師教正確治療
一次手術完成雙膝關節置換 82歲老翁恢復生活品質
脊椎側彎痛苦難當 醫用電腦導航手術截彎取直救婦
婆婆媽媽閃到腰痛不欲生 物理師教3招舒緩
高齡長輩邊吃邊咳可能吞嚥力下降 治療師建議這樣做
睡醒腰痠背痛怎麼辦?骨科醫教檢視3重點助改善
全民瘋路跑,你也想加入嗎?醫師提醒常見的五大運動傷害要注意!
醫籲別錯認生長痛 小心兒童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小骨折未注意變跛行 全踝關節置換術讓她恢復正常行走
猜你喜歡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只計算卡路里熱量就能讓你持續有效的減肥嗎?減重醫師點名計算熱量常見4誤差
【肺高壓】喘、咳、血、腫、暈五症狀,原因可能是肺動脈高壓,你沒聽過的心臟癌症,嚴重恐猝死!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罹病12年服3種藥控糖無效 她後悔早該打胰島素
不喝酒就沒有脂肪肝?小心落入飲食陷阱!聰明吃、規律動,醫教4大預防秘訣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美國心臟協會揭關鍵時期:站立血壓高於坐姿 心臟病風險多2倍
6歲童染疫後退燒卻雙腳劇痛 就醫才知併發橫紋肌溶解症
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 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
一走就喘、乾咳不停 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母親節提醒媽媽做預防骨質疏鬆健康檢查!醫師揭5大骨鬆危險因子跟5種保持骨骼健康的方法
春末乾眼症患者增多 中醫教以茶飲、按摩減緩不適
睡前總想吃東西?有5狀況,小心非單純嘴饞而是「夜食症」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
長針眼怎麼辦?醫:同處反覆出現小心惡性腫瘤,6招有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