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退化性關節炎常見在50歲以上,其中65歲以上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2008年健保支出在關節炎用藥達30億元、手術及住院就達50億元,是不容忽視的高齡化疾病。元氣講座「關節照護新觀念」台中場,邀請專家分享照護關節的正確觀念。
「退化性關節炎只會逐漸惡化無法治癒。」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創傷骨科主任吳志隆表示,退化性關節炎部位在手、膝蓋、髖關節、脊椎最常見,只能靠日常保養,自我復健,或是使用藥物緩解症狀,其中最常發生在膝蓋關節。
天天磨啊磨 軟骨愈來愈薄
身體由骨骼組成,骨骼與骨骼之間的連結處就是關節,軟骨在關節中間作為緩衝及保護功能,當人從高處跳下時,就是靠軟骨緩衝。軟骨肉眼看來就像一層薄膜,軟骨骨架由膠原蛋白組成,軟骨基質則是醣蛋白與軟骨細胞。
年輕人的軟骨厚約0.1到0.2公分,老人家因慢慢磨損,通常只剩不到0.1公分。當軟骨骨架因不同原因斷裂時,會讓軟骨骨質受到破壞,造成軟骨細胞剝落產生發炎,臨床常見腫脹、灼熱、僵硬、疼痛等症狀,可透過X光片判斷磨損嚴重程度。
程度分四級 內側最先磨損
退化性關節炎的臨床分為四級,一到三級可施以藥物控制,但第四級只能開刀更換人工關節,或施以關節鏡清除發炎基質。退化性關節炎會先從膝蓋內側開始磨損,當你發現膝蓋疼痛集中在內側時,就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前兆。
吳志隆說,髖骨軟骨軟化症是膝部退化性關節炎的開始,50到60歲時髖骨軟骨未照顧好,軟骨就會先剝落。一開始會出現上下樓梯困難,蹲下後站立需扶著東西起身,當軟骨磨損殆盡,無法隔絕壓力時,就會出現痠痛與疼痛。
早期痠痛、腫脹 嚴重寸步難行
吳志隆說,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要素,包括過度肥胖、年紀、基因、關節感染、免疫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退化性關節炎早期會有痠痛、疼痛與腫脹感,接著就會膝蓋無力、僵硬不靈活與嚴重疼痛。最後重度發炎時,會導致寸步難行、站立困難與外觀變形。
傳統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會使用止痛藥、保健食品(包含葡萄糖胺、軟骨素、膠原蛋白等);中度則使用傳統非類固醇消炎藥、新一代非類固醇消炎藥與注射玻尿酸;重度時只能施以膝關節鏡與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自我健康管理 改善關節問題
吳志隆表示,2013年美國骨科醫學會推翻早期退化性關節炎治療,建議患者可從自身健康管理計畫著手,包括肌力訓練、從事輕度有氧運動(包括游泳、散步、騎單車),避免過度激烈運動。不建議針灸、不使用葡萄糖胺或軟骨素,不建議注射關節內玻尿酸,或接受關節鏡沖洗清創作手術。
美國骨科醫學會也建議,針對退化性關節炎治療,關節軟骨的照護重點在於降低發炎反應發生,及減少軟骨的流失,由西非乳油木果中萃取出的活關素75,作用在軟骨的膠原蛋白,可有效減少關節的發炎情形及減少軟骨的流失。
吳志隆指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臨床研究也證實,活關素75有效改善疼痛現象、患者肌肉控制及協調能力,有效改善步態,提升生活品質。
佔軟骨70%的膠原蛋白就像是房子的鋼筋,佔軟骨30%的葡萄糖胺就像是房子的水泥,將房子的膠原蛋白鋼筋穩固,才能達到有效治本的目的。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