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氏不能結婚?為什麼近親繁殖會增加遺傳疾病風險?
相信大家在戲劇中常看到一種灑狗血劇情,先是男女主角被對方所吸引,進而發展成戀人,接著發現兩人竟有親戚關係,最後就算再痛苦都得分開,因為近親繁殖會增加遺傳疾病的風險,生出較不健康的孩子,今天本文就來告訴大家,近親繁殖為什麼會造成遺傳疾病的風險,快接著看下去吧!
顯性與隱性遺傳
大家就學時在上生物課時,曾教過顯性遺傳與隱性遺傳,以英文大小寫來區分顯性與隱性,顯性遺傳的意思就是帶有單一個基因時就會顯現出來,如AA、Aa就是顯性,隱性遺傳則是要同時有兩個隱性基因才會出現隱性的特徵,如aa。
所以以這些遺傳疾病來講,大部分是屬於基因隱性遺傳的表現,如果在同樣的家族裡,同樣帶有隱性遺傳的基因的人就會變多,一旦隱性的人在一起結婚生小孩的話,這些隱性的基因就很容易配對在一起;反之則不會。
非近親繁殖也會中?性聯遺傳疾病
在宮廷劇中常提到的遺傳性疾病「血友病」,其實並非是近親繁殖所造成,而是叫「性聯遺傳疾病」,性聯遺傳的疾病顧名思義跟性別有關,大部分這種缺陷是會在X染色體上,而女性的染色體有兩個XX,男生的話是一個X一個Y,所以這種時候男生運氣就比較差,因為只有一個X,只要有這種缺陷時,就會表現出疾病,而女生則是兩個X都有缺陷才會表現出來。
橫掃歐洲的皇室病-「血友病」
最有名的遺傳疾病故事,是一名英國維多利亞皇室女王是血友病帶原者,但她本身沒有這樣子的遺傳疾病,但只要她的後代是男生,都一定會從媽媽身上得到X,一旦缺陷的X遇到Y的時候,就一定會產生疾病。
所以,近親繁殖的確會造成遺傳疾病風險增加,但是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跟這樣子的遺傳相關,這樣大家都知道為什麼不能近親繁殖的原因了吧!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健康多1點
關於「健康」總是大家所關心的議題,俗話說得好:「沒有健康你什麼都沒有了」。
如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流傳著各種真真假假的資訊,唯有認識疾病打破迷思,才能夠面對它並解決它。因此「健康多1點 Health Plus」找來多位專業的醫師,希望能傳遞正確的醫療知識與分享醫病關係,拉近與醫師的距離。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健康多1點-358537768095689/
官網:https://hplus.health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台「生不如死」危機增 30後結婚、1盲點錯失黃金生育期
無創海芙刀治癒 50歲婦女生娃
長時間重訓、深蹲?婦產科醫提醒當心提肛肌發炎
醫病天地/巧克力囊腫作祟 生理期劇痛
懷孕懷到腦中風!26歲孕婦局部麻醉取栓忍痛護子
女性沒月經也有慢性下腹痛 物理治療可減輕疼痛
經痛發生時,為什麼止痛藥會越吃越無效?婦產科醫師解答
不能染燙髮、泡溫泉…孕婦手冊 挨批造成恐慌
中藥衛生棉、綠茶衛生棉,真能抑菌?婦產科醫師教「衛生棉挑選指南」
高齡產婦占3成 為求子花200萬安胎
政府800億催生助產 也應重視安全一線安胎用藥
孕婦高血糖易畸胎且有後患 備孕到孕期應控糖
天氣濕熱分泌物變豆腐渣 當心陰道炎找上身
更年期婦女「性」趣缺缺 婦產科醫師建議這樣做
懷孕期間飲食該如何控制?營養師:8大飲食指南一次看懂,讓你遠離妊娠糖尿病
夫載孕妻遭追撞!醫師機警緊急剖腹 產下健康男娃
林志玲47歲得子 不孕症醫師李茂盛:40歲以上婦女仍有成功機會
打完疫苗月經異常?婦醫教6招應對,超過一次異常才檢查!
「好朋友」天天來 醫查出是瘜肉惹的禍
試管嬰兒「多」未必好 研究:1~2個胚胎成功率最高
半年2.8萬夫妻試管嬰兒求子 較2019年同期增萬人
產後6個月抗疤黃金期 傷口照護把握3重點
婦女防「子宮脫垂」使用子宫托可暫免開刀
子宮內膜異位症輕症可中醫調理 中醫教你簡單茶飲輕鬆調整體質!
國健署不孕補助實施半年...植入胚胎8千筆 已核發5億元
徐若瑄「子宮肌腺瘤」為何會血崩住院? 醫曝「危險因子」:3大症狀快就醫
林依晨產後復出「根本看不出來生過」 靠3招快速瘦身!
開五指有多大多痛?真實比例圖曝,媽媽們:老公育兒再雷,就問他想不想也被開五指!
腎移植定期服用抗排斥藥物 36歲女順利自然生產
年逾萬人患妊娠糖尿病 家族史、高齡孕婦風險高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男大生無故翹課還想尋短 檢查發現是躁鬱症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