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婦科

氣鬱血瘀型痛經 宜理氣活血行滯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痛經,傳統中醫可從中藥、針灸著手。中醫師王睦釧表示,因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大相同,痛經約可分為五類型,依據每種類型的不同使用適合的中藥處方,並視病情酌加單味藥,甚至配合針灸療法來減輕痛經病情的嚴重程度,讓自己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王睦釧醫師指出,氣鬱型患者經前或來經時,小腹和乳房常嚴重脹痛,行經量少,來經無定期,治療時宜理氣行滯;血瘀型患者經前或行經時腹部刺痛、不能按壓,且經量少,血色紫黑有血塊,有時血塊排出則疼痛減輕,治療時宜活血化瘀。

風寒型患者經前或行經中常有小腹絞痛的情形,且身體冷感,腹部不能按壓,經量少,色暗紅或黑,治療時宜溫經散寒。

針灸療法可取太沖、三陰交等穴為主,太溪、血海等穴為輔。太沖穴位在腳背第一、第二趾縫上一‧五寸凹陷處;三陰交穴位在腳踝內側向上三寸處,當脛骨內側面後緣;太溪穴位於腳踝與腳跟間的中點凹陷處;血海穴位於大腿的內側,從膝蓋骨內側上角,也就是在上面約三指幅寬度處。

王睦釧醫師強調,如果婦女一時因為痛經而感到很不舒服時,建議可用暖暖包貼於關元穴上,若是出現腰直不起來時,可用暖暖包貼於脾俞、腎俞穴上,這種保健方式可暫時緩解不適,患者最後仍必須尋求正規治療。

關元穴位在人的肚臍以下三寸處;脾俞穴位於人體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的地方;腎俞穴位在第二腰椎旁開一‧五寸,左右各一個穴位。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穴位 針灸 痛經 中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