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胡宗鳳/台中報導】
中醫師林靜芳說,很多女性都有痛經情形,但生育後的女性及中年婦女,若有痛經情形,常因盆腔炎症、腫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千萬不可忽視。
婦女在月經來時或經期前後,會出現小腹痛、腰部痠痛,甚至外陰部、肛門附近有重墜感,甚至伴隨有惡心、嘔吐、頭昏、頭痛、腹瀉、乳房腫脹的情況,嚴重者會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痛經」。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類。林靜芳說,年輕女孩子的痛經,大都屬於原發性痛經,一般從初潮開始就痛,有的可能跟子宮的角度有關,例如子宮過度前傾,或過度後傾,或者跟經血通道過於狹窄有關。女孩成年,結婚生子後,這種情況大多會自癒。
林靜芳表示,臨床常見的痛經病機有:氣滯血瘀,寒凝胞中,濕熱下注,氣血虛弱和肝腎不足等。痛經的治療原則,以調理沖任氣血為主。根據不同的證型,靈活運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溫經散寒、清熱除濕、調補氣血,滋腎養肝等法。
她也提供預防痛經的方法,包括熱敷下腹及腰部;月事期間避吃生冷食物:月經前少食高鹽食物:月經期間應避免穿著緊身內衣;規律作息勿熬夜勿過勞;平時有規律運動,勿累積壓力。
【2010/04/2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