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柯俊銘/公職臨床心理師】
王小姐結婚多年,肚子始終沒有消息,人工受孕後,順利有喜,但令人意外的是,超音波發現懷有三胞胎。 顧慮到多胞胎可能帶來風險,醫師建議她接受減胎手術。
雖知如此做會比較好,家中也確實養不起這麼多孩子,但王小姐想到要結束腹中寶貝生命,不禁天人交戰,每天食不下嚥,晚上還躲在棉被裡偷哭。
透過輔助生殖技術受孕的婦女,懷多胞胎的確是個難題。由於其極易導致流產、早產,妊娠期間衍生貧血、高血壓、肺栓塞、子癇前症等合併症,且生出罹病嬰兒機會較大,減胎往往是迫於無奈的選擇。
研究指出,減胎實施與否,孕婦常陷入胎兒生命取捨的迷惘與衝突中,由於承受壓力極大,普遍有焦慮、憂鬱、哀傷、恐懼、罪惡等錯綜複雜的感受。若未妥善心理建設,即使手術成功且如願生產,減胎造成的創傷經驗卻永遠難以抹滅。
提供以下建議,幫助需減胎的孕婦能先做好壓力管理,以緩解該手術對個人身心健康帶來的衝擊:
一、掌握資訊:主動詢問醫師、護理人員或上網搜集資料,充實減胎相關知識,例如介入方式、實施時機、後遺症與術後需注意事項等。若有疑慮或不明白處,應和負責醫師討論清楚,避免道聽塗說,徒增無謂困擾。
二、建立支持:決定減胎後,家人的支持,特別是配偶,是讓自己度過難關,堅持下去的力量。或許剛開始會遇到一些阻礙,例如被批評殘忍或擔心有報應等,嘗試與親友溝通,尋求對方認同與安慰,使成為個人堅強的後盾。
三、坦承感受:在等待手術的過程中,大多會感到沮喪、不捨、矛盾或後悔,但要知道減胎本來就是「情非得已」,心情出現浮動實在所難免。苦悶時應主動和他人分享想法,適當宣洩情緒,切勿勉強壓抑或掩飾真實感受。
四、學習轉念:調整認知,賦予減胎積極意義,合理化手術的必要性與價值。孕婦因與胎兒產生親子聯結,減胎常會帶來強烈愧疚感與自責,多用正向語言(如「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詮釋遭遇,減輕內心的遺憾與痛苦。
五、規律生活:在準備接受減胎前,孕婦常會因心煩意亂而失眠、食欲不振或身體不適症狀增加。雖不易做到,但為了本身與寶寶著想,還是儘量均衡飲食,維持充足睡眠與從事適度運動,不妨多練習放鬆技巧。
六、宗教慰藉:若有宗教信仰,可尋求宗教協助,超越內心困惑,穩定焦躁情緒。例如透過唸佛、禱告、誦經、拜拜等方式,為要留下的胎兒祈福,及迴向給即將逝去的胎兒,經由該類儀式化的行為,讓罪惡感受能獲得救贖、解脫。
減胎手術雖不到半小時,但從接獲通知、做出抉擇、等待實施至完成手術,孕婦所受的苦往往是既漫長且難熬,故家屬應多給予關懷與照顧,並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陪伴共同面對與走過。若術後仍有調適上的困難,也應及早求助於心理衛生專業,以免留下的胎兒未來發展受到影響。
【2009/04/2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