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瀕死男大生10天內三次手術摘血塊 現在復原能遛狗
彰化縣北斗鎮20歲名陳姓學生,3個月前騎機車返家時途中不慎自摔,導致左硬腦膜出血而重度昏迷,經過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三次手術,摘除約一顆雞蛋重量的大腦血塊,陳姓學生逐漸恢復聽力和語言能力,現在重返校園,課餘到市場幫家人做生意,幾乎和車禍前沒兩樣。
部立彰化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張昕煥說,臨床醫學統計,昏迷指數低於5,死亡率約五成,車禍送醫的陳姓學生,昏迷指數剩下3,及時手術和健壯身體素質是醒來並恢復快速的關鍵。
陳姓學生表示,車禍當天晚上他和友人聚餐,大概8點獨自騎機車返家卻意外自摔,強大撞擊力讓他當場失去意識,幸好路人伸援和報警把他送醫急救;前兩次手術和住院期間,渾渾噩噩,第三次手術醒只能躺在床上,感謝家人、醫師和護理師一直鼓勵,給他咬緊牙關也要恢復健康的勇氣,現在身體狀態和車禍前幾乎 沒兩樣。
陳姓學生車禍發生後被送到醫院,身上沒嚴重外傷,但左瞳孔放大,昏迷指數3,疑似腦部受重創,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左側硬腦膜下腔有出血併嚴重腦腫,必須馬上開顱取出血塊才有機會保命。
「術後成為植物人也能接受嗎?」神經外科醫師張昕煥張昕煥家屬說明,患者昏迷指數低,即使手術也可能成為植物人,但患者年輕又身體機能健全,馬上動刀的術後好轉機率很高。患者家屬同意開顱手術,歷經3個小時手術,取出了約60C.C血塊,重量如雞蛋,病情穩定,醫師以顱內壓偵測器持續觀察。
陳姓學生的昏迷指數回升到6,左瞳孔也恢復正常,顱內壓卻漸漸上升到正常值的兩倍,右瞳孔開始放大,情況急轉直下。經再次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右側的硬腦膜上腔出血並擠壓腦部,必須再次手術,因家屬擔心一個晚上兩次大腦手術,對陳姓學生的身體負擔太大,相當遲疑。
張昕煥再度向家屬說明,術後昏迷指數能從3分進步到6分,實屬罕見,很有希望繼續進步,家長才同意二度手術。二度手術後陳姓學生昏迷但情況穩定,一周後進行第三次手術,把先前手術切除的顱骨補起來。術後一個月,陳姓學生在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照護下慢慢清醒,雖能聽見和聽懂,但不會說話,經努力復健過一個月就能開口說話,行動和吞嚥能力也幾乎與正常人一般。
張昕煥說,類似陳姓學生的病例,有很多伴隨癱瘓、失語症、失憶等後遺症,陳姓學生恢復神速並非「奇蹟」,立即手術和嚴密腦神經學監測是阻止傷勢惡化和掌控腦部狀況的關鍵,加上患者年輕力壯、恢復力佳,才快速復原。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腦袋進水可能危及生命 引起腦壓上升即需考慮治療
女護理師腦動脈瘤破裂存活 醫:第一時間送醫是關鍵
腳麻腰痛誤為坐骨神經 開刀取15公分國內最大骨盆腫瘤
癲癇記憶變差 新型手術大幅改善
突斷片、失憶連說話都難 竟是腦瘤引發癲癇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睡不好服用安眠藥,精神卻愈來愈差? 專科醫揭「關鍵原因」:小心留後遺症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睡不好是失眠還是睡眠不足?專家:2者不是同件事
一天要睡多久才夠?睡眠專業醫師教你一招判斷
偏頭痛吃止痛藥沒用?一類偏頭痛當心中風風險高
帕金森氏症患者怎麼吃?醫師建議4點健康飲食指南
婦人牙痛久治不癒失眠抑鬱寡歡 元兇竟是三叉神經痛
你正值發病年齡嗎?帕金森氏症10症狀中3項別輕忽
常偏頭痛這「3種食物」最好要避開! 你吃對了嗎?
頭部外傷常要求「照電光」安心 醫:請尊重專業評估
長庚研發聚焦超音波 有助治腦瘤
血腦屏障打開了!長庚聚焦超音波系統助腦瘤投藥
醫病天地/腦瘤清醒手術 避免傷及神經功能
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鼻視鏡摘除腦腫瘤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腦幹被壓迫手麻沒感覺!2利器輔助手術後…下床活動了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醫病天地/沒事愛熬夜 肥胖、慢性病易上身
健忘、走路不穩恐非正常老化! 留意失智症警訊免惡化
腦動脈瘤無聲不定時炸彈 婦駕車陷昏迷醫籲控制血壓
靠睡眠清除大腦有害代謝物?研究揭一關鍵是重點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55歲男牙齦紅腫掉4齒 嘉基發現他另患這病互相影響
如何增加持久度?多打手槍有用嗎?醫教3招鍛鍊助延長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防空汙,外出要戴防霾口罩嗎?胸腔科醫破解迷思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女護理師腦動脈瘤破裂存活 醫:第一時間送醫是關鍵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以為補牙只補1顆,就醫紀錄卻是3顆!是牙醫浮濫申報嗎?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關節凸出、腳長繭當心!骨科醫教拇指外翻自測法
鬼臉鬼叫一天20次!妥瑞症纏身10多年 腦電刺激術現奇蹟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女童患「高致命」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醫師:留意4大症狀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台灣百萬人有腸躁症 可試低腹敏飲食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50歲以上男性看過來! 戴口罩竟減少「尿不出來」狀況
穀雨易患熱性感冒 2招有效斬斷病徵發起!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牙齒痛卻「檢查心電圖」? 醫點3症狀警告:可能是心肌梗塞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