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突模糊 竟是多發性硬化症
用眼過度是現代人的通病,常會感到眼睛痠痛、視力模糊,若視力模糊持續24小時以上,同時又出現肢體無力,特別是「女性」,千萬別以為這是正常的疲憊現象,恐是罕見疾病「多發性硬化症」纏身,得立即就醫。
一位30多歲女性,一如往常按下手機鬧鈴準備起床上班,起身看一下手機螢幕卻是一片模糊,以為是忘了把眼鏡戴上,但掛上眼鏡後,其中一眼仍看不見。起初,以為是睡覺期間手壓在眼睛上導致視力模糊,由於單眼仍有正常視力,她暫時不理如常上班,不料症狀長達兩天沒有恢復,嚇得她趕緊就醫。
免疫系統疾病 攻擊中樞神經
收治患者的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腦神經內科主任徐榮隆表示,該名患者先到眼科就診,眼科醫師警覺性很高,懷疑是視神經發炎,馬上轉診至神經科門診,經核磁共振及多方問診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也是一種罕見疾病。免疫系統不明原因攻擊中樞神經系統中髓鞘及神經纖維,影響正常傳導功能,也因神經傳導負責多種行為模式,表現的症狀也相對多元。
徐榮隆解釋,腦部的神經纖維負責傳導各種訊息,神經纖維外由髓鞘包裹著,就像一條包裹著塑膠皮的電線,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這條電線的塑膠皮,導致塑膠皮脫落,原本可以順利傳導訊息的神經系統,會出現類似「燒怕電」(短路)的現象。傳導能力受損後,會反映到身體不同的部位,最常見以視力模糊或消失、感覺異常、肢體無力、失去平衡、失禁等方式表現。台灣患者又以視力模糊、肢體無力兩種症狀表現最多。
首次發病 多在20歲到40歲間
多發性硬化症的表現症狀與一般疾病非常類似,臨床上定義為任一種症狀持續發生超過24小時,每次發作其症狀的嚴重程度會累進,或合併發生多種不同症狀,發生至少兩次以上。過去各科對於多發性硬化症的敏感度不高,導致確診時間較長,如今患者就診後幾乎能在一天內確診。
多發性硬化症首次發病年齡介於20歲到40歲之間,如同其他的免疫疾病,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台灣的患者約有1100多人,此疾病西方比東方盛行,且多發生在氣候寒冷的國家,如冰島。
規律服藥 才能維持正生活
徐榮隆進一步表示,多發性硬化症是「沒辦法治癒」但「可被控制」的疾病,此疾病最令人擔心的就是未妥善控制時,症狀逐漸累積,到最後影響正常生活。因此治療目的就是避免再次發作,規律服藥絕對是患者終身得遵循的法則,能夠維持正常生活就是藥物的效果。但在規律治療後,患者常以為疾病已被治癒,便自行減藥或停藥,曾有患者自行斷藥而再次發作,導致四肢無力而失能。徐榮隆呼籲患者千萬別自行停藥,應依醫師建議定期追蹤,即使疫情期間也不該掉以輕心。
徐榮隆表示,多發性硬化症是神經免疫疾病中最大宗的疾病,也是神經免疫學會最關注的疾病,如今土城醫院的成立,希望能免除新北市患者舟車勞頓之苦,就近就醫,增加患者醫囑遵從性,定期治療避免失能。此事也是林口長庚攜手土城醫院最大的任務,希望土城醫院的成立能造福新北市民眾,擁有更便利、更專業的醫療資源。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腦幹被壓迫手麻沒感覺!2利器輔助手術後…下床活動了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醫病天地/沒事愛熬夜 肥胖、慢性病易上身
健忘、走路不穩恐非正常老化! 留意失智症警訊免惡化
腦動脈瘤無聲不定時炸彈 婦駕車陷昏迷醫籲控制血壓
靠睡眠清除大腦有害代謝物?研究揭一關鍵是重點
波多野結衣顏面神經麻痺停工 醫:及早治療兩周可好
過年期間熬夜守歲、打牌或追劇 醫警告長期熬夜恐引發負面連鎖效應!
菲移工罹致命腦瘤視力模糊 雇主、醫齊力「拆彈」成功
手麻可能是嚴重疾病前兆! 醫:若出現感覺遲鈍情況請盡速就醫
醫病天地/骨折併發脂肪腦栓塞 少年性情大變
與失智症拚搏!專家籲:打造失智症友善照護,身心靈都該面面俱到
睡前老是腳麻、腳麻有蟲在爬?當心不寧腿症候群作怪
影/高齡駕駛換照認知檢測 可提早發現失智做預防治療
車禍受傷少年性格丕變 查出骨折併發腦脂肪栓塞惹禍
醫病天地/突然昏倒? 恐迷走神經性昏厥
起床、出力時會頭痛?防範高腦壓頭痛,出現這些症狀要留意!
長坐引起腰椎神經壓迫 微創脊椎手術還貨車司機春天
肌張力不全無法走路 腦部刺激術恢復行動力
無來由耳鳴、胸悶、胸痛?當心自律神經失調找上門!
服降血壓藥止血壓上升?一種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
醫病天地/腿痠麻難眠 不寧腿症候群作祟
常滑手機會讓記憶力衰退? 專家曝「驚人真相」
臉部疼痛原因多 頭痛、眼痛都可能
懷孕不再怕偏頭痛 大枕骨神經注射可改善
「殯葬天王」李世聰罹神經膠質細胞瘤 醫:幾乎都是惡性的!8症狀時,必需懷疑腦瘤的可能
喝很少不代表就不會醉,「微醺酒駕」最危險! 反應變慢0.1秒就與死神擦身而過
老化跟失智常搞混?最大差別在這個地方! 醫師曝「4危險誘因」
血壓飆高立刻吞降血壓藥?搶救腦中風 別誤信3大迷思
手麻、腳麻…是身體哪裡有問題?先找出病因!這種情況恐無法完全回復
猜你喜歡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男變性女可以懷孕、生小孩嗎? 婦產科醫曝:有4種可能
變性網紅稱懷孕引撻伐 精神醫提醒這可能性籲多點寬容
腹痛就吃止痛藥,小心變慢性腸胃病!醫提醒:腸胃不好這7種食物少吃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一直掉髮怎麼辦?6招防止髮量變少 洗頭不能天天洗
膽結石分二種,原因大不同!醫師:長期3部位疼痛要注意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白飯和炒飯哪種讓血糖飆升?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遠離洗腎!營養師公佈傷腎食物:香腸火腿之外,這4種也盡量少吃
乾癬纏身被辭職 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重生
女運將腳痛4年醫不好 竟是跗骨隧道症候群作怪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一天追劇50集 30歲女眼前飄黑影確診飛蚊症
洗完頭大量掉髮、頭皮屑爆多? 醫師曝洗髮精「2重要成分」別用錯
醫病天地/練好肌力 膝蓋自然勇健
高血壓一年致4萬人死亡!研究:一動作有助降血壓
足底筋膜炎痛到不能走? 4個「超傷行為」一定要避開
如何正確喝水促進身體排毒? 醫:除了白開水,還有4種飲品也有排毒效果
靠睡眠清除大腦有害代謝物?研究揭一關鍵是重點
不只腰圍肥胖!研究: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指標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B肝帶原肝癌免疫治療有新法 北榮最新研究登國際期刊
眼壓正常視野卻持續惡化?醫:眼壓最高值大多在門診以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