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晚睡、甜食…你這樣過生活,正把自己推向阿茲海默症
典型的美式早餐為你的一天開啟了序幕:一個甜麵包卷或甜甜圈、一大杯柳橙汁、一大杯加了低脂牛奶的咖啡⋯⋯大量攝入引起發炎的奶製品,又因為糖分而向胰島素抗性更邁進一步,而麩質還會造成胃腸內膜穿孔。你吞了強效藥物抑制胃酸分泌─即使降低胃酸會損害鋅、鎂及維生素B12等主要營養素的吸收能力。接著你服用降血脂藥物,雖然這是使膽固醇低於150的好方法,但腦部萎縮的風險也提高了。哦,這些過程都在我們吃宵夜後不到12個小時內連串發生,換句話說,我們的身體一直沒有機會啟動自噬反應,以便除去積累的類澱粉蛋白和各種受損的蛋白質碎片。
我們急急忙忙出門,使得壓力升高,產生了會損害海馬神經元的皮質醇。接著我們跳進車內,使得我們在工作之前完全沒有任何體力運動的機會。我們盡量避免曝曬於陽光下,於是很難維持體內的維生素D。睡眠不足讓我們感到緊張、煩躁,人際互動變得高壓和不愉快,使我們減少正面的社交活動和樂趣。中午到了,血糖低到破表,於是我們衝到茶水間,一位貼心的同事在那裡放了一盒巧克力瑪芬供大家享用。那午餐呢?哪有時間好好吃午餐?不過倒是有點時間從自助餐廳或熟食店拿份三明治─由精製的白吐司、施打抗生素和生長荷爾蒙的火雞肉做成,真好吃!或者也可以來些含汞的金槍魚。沙拉嘛,看起來好難吃。再喝點健怡可樂搭配午餐,這樣可以破壞我們的微生物群。現在差不多該吃點布朗尼了,這樣就可以攝取反式脂肪,並減少有益健康的Omega-3脂肪。
從生理上來看,我們就已經讓自己邁向了阿茲海默症。但是如果我們想要更快得到阿茲海默症,那還可以抽菸,以便減少氧氣輸送到我們的身體組織(包括腦組織),還能將數百種有毒化學物質輸送到我們的血液中。飯後刷牙或使用牙線也可以省了─畢竟我們根本不在乎不良的口腔衛生會引發全身的發炎,還會破壞保護腦部的屏障,讓牙齦卟啉單胞菌(P. gingivalis)等細菌有機可乘。
作者: 戴爾‧布萊迪森
譯者: 李自軒, 郭邁偉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9/09/27
終於回到家了!家裡的霉味就當沒聞到吧。還是癱在沙發上看看最愛的網飛Netflix大胃王節目或其他的美食節目好了,只要不會帶來身心上的刺激就行。Wii的網球和足球遊戲就留給孩子們玩吧。如果要讓阿茲海默之日更完美的話,再來一杯瑪格麗塔酒,喝了之後很能放鬆,佐以杏仁酒芝士蛋糕更是絕配。然後再假裝自己盡忠職守繼續做上班的事,最後搖搖晃晃去睡覺,電燈和各式電子產品都還沒關呢!睡醒淋個浴,又是一天再戰。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終結阿茲海默症:第一個實證可預防、逆轉認知退化的療程》)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癲癇記憶變差 新型手術大幅改善
突斷片、失憶連說話都難 竟是腦瘤引發癲癇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睡不好服用安眠藥,精神卻愈來愈差? 專科醫揭「關鍵原因」:小心留後遺症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睡不好是失眠還是睡眠不足?專家:2者不是同件事
一天要睡多久才夠?睡眠專業醫師教你一招判斷
偏頭痛吃止痛藥沒用?一類偏頭痛當心中風風險高
帕金森氏症患者怎麼吃?醫師建議4點健康飲食指南
婦人牙痛久治不癒失眠抑鬱寡歡 元兇竟是三叉神經痛
你正值發病年齡嗎?帕金森氏症10症狀中3項別輕忽
常偏頭痛這「3種食物」最好要避開! 你吃對了嗎?
頭部外傷常要求「照電光」安心 醫:請尊重專業評估
長庚研發聚焦超音波 有助治腦瘤
血腦屏障打開了!長庚聚焦超音波系統助腦瘤投藥
醫病天地/腦瘤清醒手術 避免傷及神經功能
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鼻視鏡摘除腦腫瘤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腦幹被壓迫手麻沒感覺!2利器輔助手術後…下床活動了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醫病天地/沒事愛熬夜 肥胖、慢性病易上身
健忘、走路不穩恐非正常老化! 留意失智症警訊免惡化
腦動脈瘤無聲不定時炸彈 婦駕車陷昏迷醫籲控制血壓
靠睡眠清除大腦有害代謝物?研究揭一關鍵是重點
波多野結衣顏面神經麻痺停工 醫:及早治療兩周可好
過年期間熬夜守歲、打牌或追劇 醫警告長期熬夜恐引發負面連鎖效應!
菲移工罹致命腦瘤視力模糊 雇主、醫齊力「拆彈」成功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如何增加持久度?多打手槍有用嗎?醫教3招鍛鍊助延長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55歲男牙齦紅腫掉4齒 嘉基發現他另患這病互相影響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台灣百萬人有腸躁症 可試低腹敏飲食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穀雨易患熱性感冒 2招有效斬斷病徵發起!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
空氣品質亮紅燈 醫提醒少出門外也要關緊門窗
關節凸出、腳長繭當心!骨科醫教拇指外翻自測法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