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大腦與身體健康 失智症專科名醫教你「旋轉舌頭」
【文、圖/選自遠流出版《35歲開始,牙齒決定你的後半生》,作者長谷川嘉哉】
旋轉舌頭會使天然的淨化液―唾液大量分泌
一天只刷一次牙的人,用餐之後食物的殘渣大都會長時間殘留在口中。
這樣一來,以食物殘渣為食的口腔內細菌會漸漸增加,因此需要使用刷牙以外的方法,來協助盡量減少口中的食物殘渣。
用餐完後,光是漱漱口就可以把大塊的食物殘渣去除,這麼做的效果就能造成明顯的差異。只是對於一天只刷一次牙的人而言,大多數根本懶得去洗手台,也沒養成飯後漱口的習慣。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我希望你務必記住「旋轉舌頭」。
只要進行接下來介紹的旋轉舌頭,便能刺激顏面附近的腮腺、顎下腺、舌下腺等「唾液腺」,使唾液大量分泌。
唾液是很優秀的強力淨化液。若有確實分泌唾液,口腔就不會出什麼大問題,可說是效果相當出色。
唾液中主要有五種作用,與洗淨作用相互配合。
①洗淨作用
在健康的狀態之下,人一天會分泌一點五公升的唾液,將口中的食物殘渣沖洗至胃中。確實分泌唾液,就如同經常用緩慢的水流沖洗口中一樣。
②殺菌作用
唾液中含有大量的強力殺菌成分「溶菌酶」、能殺死造成脂多糖的「乳鐵蛋白」,與病原細菌作戰的「免疫球蛋白」等。
③保護作用
覆蓋於牙齒與黏膜上的保護膜「薄膜」裡含有唾液的成分「溶菌酶」、「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等。這些物質會相互作用,抑制牙菌斑的產生,保護牙齒與黏膜。
④中和作用
每次進食,口中的酸鹼值就會偏向酸性。於是,覆蓋在牙齒表面的琺瑯質便會溶解,成為初期的蛀牙。不過藉由唾液的作用,約四十分鐘酸鹼值即會復原。
⑤再礦化作用
進食後口中變成酸性,會溶解牙齒的琺瑯質,此作用稱為「脫鈣」。唾液,有修復已溶解牙齒的「再礦化」功能。
一天刷牙次數少的人,可以透過旋轉舌頭,分泌大量的唾液以減少口腔內細菌,保護牙齒。
旋轉舌頭―守護「口腔乾燥症」患者的嘴巴
若沒有分泌天然的淨化液—唾液,口腔內細菌馬上就會開始增加。
在就寢時,一般而言唾液的分泌都很少,然而有種疾病,是即使清醒依舊很難產生唾液,那便是「口腔乾燥症」。
引起口腔乾燥症的原因有很多種,多半以先前舉例的「口呼吸」為首,其他還有年齡增長、生活習慣、藥物的副作用等。再者,咀嚼次數與過去相比急遽減少也有所關聯。
有論文表示, 在歐美,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口都有著因口乾而引起的相關症狀。若將這個比例換算成日本的人口,約有三千萬名患者。近來,我們很常看見帶著保特瓶或水壺走路的人,也有些人認為這與口腔乾燥症有所關聯。
無論再怎麼刷牙,口腔乾燥症都會使口腔細菌增加,我們罹患大腦與全身性疾病的風險都會逐漸提升。
所以沒有刷牙的時候,必須要旋轉舌頭,分泌大量的唾液,藉以保護大腦與全身的健康。
旋轉舌頭具體的做法
旋轉舌頭的方法非常簡單。
保持嘴唇緊閉,像畫畫一般,用舌尖在牙齒的外側與嘴唇的內側之間環繞一圈。兩到三秒一圈是最理想的速度,盡量伸長舌尖繞一圈。這個動作就左轉和右轉各做二十次吧!你會體驗到驚人的唾液湧出。
右轉與左轉為一組,早中晚一天做三次。
這看起來很簡單,但我剛開始時,做超過十下後,舌根甚至還會感到疼痛。不過,隨著每天持續,我也變得能夠輕鬆做五十次左右了。
由於旋轉舌頭不需要道具,也不限制場合,我經常會在通勤的車子上執行。
別勉強,心血來潮時,再一點一點地增加次數吧。
譬如出門在外無法刷牙時,請務必要活用旋轉舌頭使唾液大量分泌的這個方法。
順帶一提,唾液中含有的一種成長荷爾蒙「腮腺激素」有抗衰老的效果。年過八十後依然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的登山家三浦雄一郎,據說每天早上都做旋轉舌頭一百到一百五十次。三浦先生的大腦與身體可以一直保持年輕,或許原因就在於旋轉舌頭吧。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搶救中風老太太 醫師:動脈取栓防止惡化
神經外科手術如拆彈 新顯微鏡幫大忙
什麼人會得顏面神經麻痺?多久會好?醫師三QA解答
月經失調、視力模糊 竟是腦下垂體腫瘤作怪
月經失調數月 她視力模糊就醫才知是「腦下垂體腫瘤」
巴金森氏症不是老人專利 約10%病患2、30歲就發病
台大首次微創手術 切腦神經束救四歲癲癇女童
婦人跌落田急性脊髓損傷 翻身困難三個月治療今重生
影/上班族跛行、小便困難 竟是當低頭族惹禍
中風不只會嘴歪眼斜 6情況也是常見後遺症
婦人半臉麻痺、流口水 醫:歸為「貝爾氏麻痺症」
秋冬突然臉歪嘴斜 可能和蘇揆一樣顏面神經麻痺
頭痛纏身20幾年 老醫師妙手救婦
老醫師、土地公合力助攻 5旬婦纏鬥頭痛怪病20年也不怕
蘇貞昌顏面神經失調 這些知名藝人也碰過
臉歪嘴斜就是中風?顏面神經失調和中風症狀怎麼區分
蘇貞昌顏面神經麻痺 專家:易感冒季節人人要小心
阿茲海默症無法預防?年過45,你應該做這種檢查
性格改變是精神疾患?你所不知道的腦瘤症狀還有這些
壓力、晚睡、甜食…你這樣過生活,正把自己推向阿茲海默症
洗完頭用冷風吹頭髮會造成頭痛嗎?神經外科醫師解惑
中年男反覆頭痛視力模糊 假性腦瘤作祟
維生素B2可以緩解偏頭痛且副作用較少?醫師這麼說
搶救中風 3狀況快打119
醫病天地/突然偏癱、口齒不清… 當心腦中風
偏頭痛不想靠藥物?吃這些食物可以輔助緩解
腦中風年輕化 突出現口齒不清等症狀的民眾要小心
腦動脈瘤生死分界線 醫師:要定期磁振造影追蹤大小
抖個不停是巴金森氏症?神經科醫師解析各種手抖原因
引進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 協助醫師確診阿茲海默氏症
猜你喜歡
20歲水果攤商站著削甘蔗 誤砍命根子慘「自宮」
藥吃太多會洗腎? 醫解答真正敗腎主因
秋冬好發心梗!注意心臟4核心症狀,減少運動性猝死
冬天皮膚乾擦乳液就好?8誤區只會讓症狀更嚴重
纖維不是隨便吃就有效!營養師教你認識纖維3種功用
如果不想洗腎 醫師說這個動作一定要做
下雨鞋濕腳臭好崩潰!網傳7個除臭秘方哪種有效?
高以翔死亡背後真正原因 胸腔醫師認為是這個
看指甲知腎不好? 醫:5字訣更有用
「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也生病了」吳念真:憂鬱症患者最怕聽到這句話
天涼心肌梗塞風險增 男女症狀大不同
腎不好,指甲會出現警訊? 醫:不是一個好的判斷基準
不是睡不著才叫失眠 出現4種症狀應就醫
糖尿病不是控制血糖就夠了?還有2地方也藏致命危機
天冷心血管承受得住嗎?醫師教遠離高血脂症和心臟病
6種人感冒病程快! 你需要做「這件事」增強保護力
「洗腎王國」在台灣 5字口訣「泡水高貧倦」可防腎病
身體愈健康,反而猝死機率較高?醫師分析原因
為何過敏容易在清晨發作?耳鼻喉科醫師教你改善方式
戴口罩沒用!臭氧比PM2.5更難防 醫籲濃度高時別出門
心臟衰竭要運動? 別懷疑!想養心真的該動
常嗜睡、提不起勁是身體在老化?疲累程度是原本的2、3倍就該留意
不彎腰駝背就好?醫師:過度挺腰的坐姿有更高機會下背痛
72歲老翁頻尿睡不好 就醫赫見膀胱內長滿瘤
心臟手術改微創 縮短病人恢復期
列入必要清單仍缺藥 醫界跳腳
周杰倫也受其苦…「老藥新用」治僵直性脊椎炎露曙光
染麻疹 趴趴走 3度就診未揪出
青光眼關鍵藥大缺貨 手術成功率剩5成
3型全現蹤!中國鼠疫累積4例 去這7個省要小心
天冷腰痛最好趴姿用熱敷墊 「這些人」盡量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