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事業有成的中年女子某一天突然覺得全身疼痛,四處求醫,找不出原因。一次疼痛發作,她忍不住對醫師大發脾氣,同事、親友認為她是個「被寵壞的女強人」,讓她有苦難言。直到她到台大麻醉科求診,得到「纖維肌痛症」的診斷,她激動地說:「終於有人說我是個病人了!」
連3個月疼痛 容易疲累
醫學名詞「纖維肌痛症狀群」(Fibromyalgia)簡稱FMA,主要症狀為持續三個月全身性肌肉疼痛,患者還可能合併有睡眠障礙、肢體疼痛、疲累感、顳顎關節障礙症、憂鬱、大腸激躁症、焦慮、膀胱激躁症、肢體末端麻木刺痛、記憶力或專注力減低等狀。
台大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孫維仁表示,纖維肌痛症帶來的疼痛與肌筋膜疼痛類似,有點像感染流感時,全身痠痛的感覺,差別在於這樣的全身痠痛,是纖維肌痛症患者的日常。
好發30至40歲 女性居多
纖維肌痛症好發於30至40歲族群,以女性居多,我國約20至40萬名病患。因纖維肌痛症的臨床症狀表現複雜,常需風濕免疫科、疼痛科、復健科、神經內科、精神科、家醫科、身心科等多個專科醫師合作,才能確實診斷治療。
孫維仁說,纖維肌痛症到目前尚無診斷指標,病患經許多檢測,往往得到「無異常」結果,「纖維肌痛症的診斷,是建立在所有診斷都正常之上」。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神經復健科主任蔡泊意表示,確診纖維肌痛症,必須靠「排除」,因為各項檢查結果經常顯示無異常,當幾個專科都排除相應的疼痛因素後,才能往纖維肌痛症的方向進一步確診。
蔡泊意表示,許多人質疑纖維肌痛症患者裝病,其實診斷時,可透過電、熱測試,了解患者是否詐病;此外,可觀察病患用藥程度,為減緩疼痛、幫助入眠,纖維肌痛症患者的安眠藥用量,常常高達一般人4倍之多。
8個以上痛點 即需就醫
蔡泊意指出,纖維肌痛症患者接受功能性核磁共振檢查,常發現大腦對疼痛感知區域較大,一般人約2公分,纖維肌痛症患者則四處擴散,推測纖維肌痛症患者對疼痛的感覺,比一般人敏感。蔡泊意表示,纖維肌痛症常有全身性的疼痛,過去可以透過自我觀察,若全身有8至11個廣泛的痛點,即需就醫,但她認為,只要沒有外力因素,無故產生不成比例的疼痛,就必須警覺。
她呼籲病患,不要嫌麻煩,一定要把病症全盤告知醫師,現今已有許多治療方式可減緩患者疼痛,就復健科來說,有許多療程可壓抑中樞神經和脊椎對痛覺的敏感性,「我們有很多『武器』可以幫助病患減緩疼痛」,希望病患能及早發現,並積極就醫。
小檔案/纖維肌痛症
纖維肌痛症是全身都易疼痛的疾病,被認為是身體內的中樞神經含太多小分子疼痛物質造成,以30歲到50歲病人為大宗,但致病原因不明。除疼痛,常併有睡眠障礙、憂鬱、疲勞及腸躁症。因影響專注度,患者易變健忘。
疾病盛行率約2%到3%,因男女發病比例為1比7,好發於女性俗稱為「公主病」又俗稱為「公主病」,可尋求風濕免疫科、神經內科或復健科診斷治療。
疾病診斷上,要先排除關節疼痛或自體免疫問題,再依美國風濕病學會指引,提供19處身體疼痛部位,讓患者依症狀勾選,最後算出分數以評估嚴重度。
藥物治療方面,一般使用治療中樞神經疼痛的藥物,合併抗憂鬱劑,若前述藥物效果不佳,則再使用類嗎啡止痛藥。非藥物治療則是有氧運動、水中運動或打太極拳,近年發現經顱磁刺激治療也具不錯效果。
纖維肌痛症發病後,病人必須與它和平共處。建議患者保持好的情緒、足夠睡眠並且多運動,可以預防或減輕疼痛感受,當情緒沒保持好,疼痛就易再犯。
(諮詢╱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黃永錚)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