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屬於退化性神經疾病,好發於中老年族群,不少患者從一開始的手部不自主抖動,逐漸發展到行動愈來愈緩慢、走路困難、肌肉僵硬、最後到無法行動。雖然目前醫療無法完全治癒巴金森氏症,但可透過運動來延緩疾病進程。
記者劉嘉韻/攝影
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副教授兼台大醫院物理治療師湯佩芳指出,該院協助巴金森病友運動處方,也觀察到病友靠著長期規律服藥、適量運動,可以和疾病和平共處一段時間,並保有生活品質。
2015年,一位女士陪母親回診復健,並遞給她一份資料袋,分享自己陪母親在澳洲參加巴金森運動中心的經歷,希望台大團隊也能開設巴金森運動中心,為病友設計一套完整的運動治療計畫。
湯佩芳說,此事促使她與系上其他老師一起開發出了多項運動,並推出「巴金森氏症病人的運動」專書。
台大物理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兼任台大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黃正雅表示,他們共開發了一百多個適合巴金森病人進行的伸展運動,例如雙手拿著一支雨傘兩端靠牆站立,並把手高舉過頭的動作,或是在牆壁貼上定點標記,雙手合握平舉碰牆等,這些簡單的運動每天做30下,能有效延緩患者的肌肉退化。
依照巴金森的期別不同,也各有適合運動。例如初期可讓病人自行伸展,訓練肌力與肢體平衡;後期病人全身肌力嚴重退化,則能由家屬協助幫忙翻動,使臥床病人肌肉軟化,能讓照顧者協助翻身。黃正雅表示,臨床觀察發現,常做運動的患者,肌力退化的進程較未做者慢,這些運動若是一般高齡銀髮族做也有助強化肌力,訓練平衡感。
圖/黃正雅提供
圖/黃正雅提供
圖/黃正雅提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chronic.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chroni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