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預防失智症 該怎麼訓練你的大腦?
阿茲海默症初期,神經元生成受阻、海馬迴萎縮、情節記憶流失。病情進一步發展後才會影響到短期記憶或是工作記憶,進而影響到智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大部分腦力訓練試著讓人變得更聰明。這種訓練本身是好事,可是它能保護我們不受阿茲海默症侵犯嗎?或者也應將之應用於阿茲海默症的治療上?
FINGER研究受試者必須改變生活型態,讓生活型態更適合腦部需求。這些受試者在小組會議裡接受心理學家解說:了解大腦功能隨著年齡增長出現的變化、克服個人大腦區域功能降低時之因應策略。另外,研究者也指導受試者使用網路腦力訓練計畫,可在家裡透過電腦進行長達一年的訓練。每週三次各練習十至十五分鐘,不同功能的大腦區塊會混合起來訓練,包括負責做決定和負責工作記憶的區塊,受試者必須完成空間記憶及時間記憶任務。整體而言,訓練目的在於普遍提升思考的速度。布雷德森教授也提供病人一套電腦支援的訓練計畫,以期改善病人一般的思考能力和記字能力。
兩個治療研究都選擇以電腦為主的訓練計畫,因為這樣的系統比紙筆訓練來得有效率。不過這樣的計畫主要在挑戰工作記憶,它基本上負責一般的思考力和理性智力,跟海馬迴內過程比較沒有關係,海馬迴內新記憶的連結跟經歷中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成分有關。所以FINGER研究受試者的思考速度有所改善。但是這樣的電腦計畫是否有助於神經元生成,或它能否訓練情節記憶(或者情節記憶到底能不能訓練?),在我的知識範圍內還沒有明確答案。互相連結對海馬迴內新細胞的生存至為重要,為了讓新腦細胞互相連結,學習內容就必須有令人興奮的情緒。所以現在的問題是:虛擬的訓練計畫能否逼真模擬出帶有重要情緒的經歷,以便讓學習到的內容可以改善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記憶功能?根據一項為期五年的研究結果顯示,這樣的腦力訓練無法降低失智風險。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我們是否願意每天且長期接受越來越複雜的電腦化任務?應該比較不願意。至少很多研究指出,學習者很快就中斷這類電腦訓練課程。
但是這並不表示使用電腦沒有好處。剛好相反,經證明,願意接受新事物的老人(包括經常使用電腦上網查資料)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較小。但這必須與樂趣相結合,亦即,有興趣在網路世界探索的人就一定要去做。但絕不能有這樣的刻板印象,認為每天都必須完成電腦任務,才能預防或是治療阿茲海默症。獵人和採集者絕對沒有這麼做,他們較常與族人互動。人類的海馬迴在社交團體相處中保證能受到最大的刺激和挑戰。
.作者: 麥可.內爾斯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7/08/10
關於《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
全世界平均每3秒就會增加一名失智症患者。
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26萬人。65歲以上每13人就有一位失智,80歲以上每5人有一位失智。
德國每年會增加20萬個阿茲海默症病患,每年約15萬人因阿茲海默症死亡。
阿茲海默症是現代人不容忽視的疾病,需要刻不容緩的關注與及早救治。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睡不好服用安眠藥,精神卻愈來愈差? 專科醫揭「關鍵原因」:小心留後遺症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睡不好是失眠還是睡眠不足?專家:2者不是同件事
一天要睡多久才夠?睡眠專業醫師教你一招判斷
偏頭痛吃止痛藥沒用?一類偏頭痛當心中風風險高
帕金森氏症患者怎麼吃?醫師建議4點健康飲食指南
婦人牙痛久治不癒失眠抑鬱寡歡 元兇竟是三叉神經痛
你正值發病年齡嗎?帕金森氏症10症狀中3項別輕忽
常偏頭痛這「3種食物」最好要避開! 你吃對了嗎?
頭部外傷常要求「照電光」安心 醫:請尊重專業評估
長庚研發聚焦超音波 有助治腦瘤
血腦屏障打開了!長庚聚焦超音波系統助腦瘤投藥
醫病天地/腦瘤清醒手術 避免傷及神經功能
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鼻視鏡摘除腦腫瘤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腦幹被壓迫手麻沒感覺!2利器輔助手術後…下床活動了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醫病天地/沒事愛熬夜 肥胖、慢性病易上身
健忘、走路不穩恐非正常老化! 留意失智症警訊免惡化
腦動脈瘤無聲不定時炸彈 婦駕車陷昏迷醫籲控制血壓
靠睡眠清除大腦有害代謝物?研究揭一關鍵是重點
波多野結衣顏面神經麻痺停工 醫:及早治療兩周可好
過年期間熬夜守歲、打牌或追劇 醫警告長期熬夜恐引發負面連鎖效應!
菲移工罹致命腦瘤視力模糊 雇主、醫齊力「拆彈」成功
手麻可能是嚴重疾病前兆! 醫:若出現感覺遲鈍情況請盡速就醫
醫病天地/骨折併發脂肪腦栓塞 少年性情大變
與失智症拚搏!專家籲:打造失智症友善照護,身心靈都該面面俱到
猜你喜歡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武則天養顏抗老第一方 中醫教你用西紅花降血脂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子宮寒不寒?中醫師破迷思:子宮不會冷!也不是該吃、忌吃什麼能解決問題
快測量頸圍!男性>43、女性>38公分小心罹一疾病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84.5%國高中生睡眠過少 就寢、喚醒前父母先做這些事
從眉毛竟可看出有沒有「免疫性疾病」!中醫師從7種眉型判斷你的身體健康
容易怕冷又怕熱恐是糖尿病徵兆! 身體「3個非典型症狀」也要注意
肚子痛掛急診我該跟醫師怎麼說?十大重點訊息幫助醫師快速判斷
喝綠茶、咖啡改善中風早逝風險? 醫:須定期服藥回診
一天要睡多久才夠?睡眠專業醫師教你一招判斷
怎麼預防糖尿病?研究:在這之前吃早餐助降血糖
想到連假結束要上班就累?醫:做這四件事助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