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80歲阿嬤一直都是家庭主婦,打點全家人飲食健康,逐漸失智至輕中度階段後,煮菜會忘記加鹽、瓦斯忘記關,甚至切菜切到手,家人請外籍看護執行家務。但為家人作飯是阿嬤快樂的來源,不能再進廚房的阿嬤話越來越少話,很快變成長時間臥床,不想下床或出門走動。
阿嬤的兒子意識到媽媽有巨大被剝奪感,請看護後兩年期間明顯退化,和家人討論後決議停聘看護,讓阿嬤重新進廚房,由全家人輪流陪阿嬤作飯,這個改變讓阿嬤很滿足,也讓原先憂鬱的她重展笑顏。
收治阿嬤的台安醫院腦脊隨神經內科主任林冠宏指出,失智症患者出現妄想、錯認、遊走、重複行為時,許多家屬會選擇讓失智長者足不出戶、聘請外籍看護或送往安養機構照護,但患者會產生依賴心理,原本能自行完成的事情都仰賴別人做好,另有部分患者會排斥外籍陌生人感到鬱悶。臨床上觀察,有九成請外勞的家庭都讓患者退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國內高齡人口增加,失智人口也將逐年增加;林冠宏表示,對失智症患者的照顧應顧及其身心需求,並且要盡可能發揮他現有的能力;可從他們原本的興趣專長著手,在生活上應避免事事取而代之,但不會的也不應勉強,否則會加重患者心理負擔。
照顧失智長者要許多時間與精力,不少負責照顧的家屬感到十分疲憊。林冠宏觀察,多數家屬並不清楚有哪些社會照顧資源可以使用,他建議可透過醫院社工或各縣市政府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利用日照、喘息服務或家屬支持團體等資源。
此外,對潛在的失智症患者,若能及早就醫,作好健腦與護腦工作,就能延緩失智病程。美國失智症協會列舉潛在患者的徵兆包括記憶力減退、弄不清日期或白天晚上、言語表達或書寫困難、迴避社交生活、判斷力變差、情緒個性改變、無法勝任熟悉的事務等,若發現家中長輩有這些情況,應及早就醫,延緩失智病程。
林冠宏建議,日常生活護腦,要能維持規律運動,每周三次、每次30至45分鐘,注意飲食均衡,有益補腦的營養素包括DHA,可從秋刀魚、青花魚、沙丁魚、鮭魚、鰹魚等青背魚類攝取,另外可適量攝取抗氧化維生素A、C、E及B群,還可從豆腐、豆漿、納豆、豆干等多攝取卵磷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