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5年調查,台灣每5人就有1人有睡眠障礙,近期有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會影響情緒調節,也容易產生認知偏差。
許多人習慣午休補眠,或者在睡前吃水果、喝牛奶,幫助情緒放鬆,但董氏基金會指出,失眠者白天補眠恐影響晚上入睡周期,年長者在睡前吃瓜果喝牛奶,半夜會因起來上廁所而中斷睡眠。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2016年一份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神經科學的研究,找來18名成人分為兩組,一組在前一晚睡得好,一組一整晚保持清醒,然後進行兩回合測驗,並以功能性磁振造影與腦電圖進形成像觀察。結果顯示,受試者在整夜無眠的情況下,對情緒調節有低度反應,並影響情緒調節,也會讓大腦失去中立與衡量輕重緩急的能力,導致認知偏差、判斷力不佳與焦慮感。
台北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醫師劉嘉逸表示,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不同,有人睡4、5小時就足夠,有人則需要9至10小時,但若當每周有3天睡眠狀況不佳,出現身心不適,甚至進一步影響上班上課或人際互動時,就要尋求專業協助。
葉雅馨指出,失眠者盡量不要在白天補眠,以免影響晚上主要入睡周期。平時可泡澡、靜坐、練習腹式呼吸來放鬆,睡前可想些愉快的事。此外,白天適時運動30至60分鐘,也有助於增加睡眠時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