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臨床案例常發現缺鋅離子,但到底是為什麼原因一直無法確認。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韓國科技大學合作研究發現「Tbrl蛋白」與「Shank2蛋白」缺失和自閉症有關,發現鋅離子和這兩種蛋白交互作用可以改善自閉症行為,動物實驗可有效改善小鼠的社交能力,為解開自閉症之謎找到一條新路。
中研院和韓國科技大學合作的研究,讓自閉小鼠使用抗生素老藥氯碘奎醇後,發現自閉小鼠明顯增進社交能力。中研院分生所研究員薛一蘋指出,氯碘奎醇可以和鋅離子結合,增加突觸後離子通道(NMDAR)的活性,改善自閉症模式小鼠的行為,研究成果5月18日發表在 「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
根據美國之前的研究顯示,自閉症發生率為六十八分之一,另有研究從近2000名自閉症兒童的頭髮分析發現,近30%的患童有鋅缺乏情形。
薛一蘋指出,其實在自閉症患者也有NMDAR活性低落、活性過激與發炎等現象,這次研究針對活性低落者補充鋅離子,結果確實有效。
過去也有臨床案例,是補充鋅離子後確實改善自閉症狀,薛一蘋說,並非百分百自閉症患者都適用,最佳方式還是先進行基因檢測,確認患者是活性低落,還是活性過激,如果確認是缺鋅,補充後就能有所改善。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chronic.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chroni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