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精神健康基金會昨天公布「2014年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三成六國人對於未來不樂觀,且愈老愈悲觀;醫師分析,民眾對未來沒有信心,與最近食安問題頻傳及薪水過低等社會氛圍有關。
這項調查針對全台廿歲以上,共1068名成年人進行電話訪問,發現國人整體精神健康得分為83分,與及格分數80分相比,僅高出3分,在四個精神健康層面中,以「心身健康」和「個人價值」得分偏低。
問卷結果顯示,隨著年齡增長,悲觀加劇,41歲到64歲受訪者只有71.8分,65歲以上受訪者只剩下63.4分,均不及格;調查也發現,三成二受訪者曾有「孤寂感」,孤寂感愈嚴重者,精神健康狀況愈不理想,且多與就業、婚姻和居住有關,待業者、離婚喪偶者、獨居者都是成為「社會孤島」的高危險族群。
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問卷結果與社會整體大環境的負面氣氛有關,包括食安問題、低薪等,都讓國人感覺看不到未來。
此外,年紀愈大,精神健康愈差,楊聰財認為,老年人因生病、感覺被晚輩忽視及退休的心理、物質準備不足影響,悲觀更勝過年輕人,自我感覺「來日不長」。
衛福部朴子醫院身心科主任蘇柏文說,過去大眾比較重視精神疾病,而常忽略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健康,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就應考量心理健康面向,個人若覺得心情不好、煩悶,不要只在社群網站吐苦水,應面對面人際互動,尋求心理支持,或到戶外活動轉換心情。
【2014/12/03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