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的蔡奶奶10年前跌倒造成顱內出血,雖緊急開刀治療,仍有耳鳴等後遺症,加上年紀大、長期吃安眠藥等因素,三年前開始出現輕度失智,迄今則演變為重度失智,走失兩次,所幸在警政與社政系統協助下尋回。
台灣失智症協會,連結內政部警政署與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今公開尋獲失蹤人口的數據與關鍵因素。警政署防治組科長林大為表示,台灣每年有約2萬的失蹤人口,其中失蹤老人逐年增加;據警政署統計,107年失蹤的失智者就有2190人,占全部失蹤人口近一成。
林大為說,警政署已教育員警,若遇到失智者失蹤應立即受理,從報案資訊、調閱監錄系統、清查地緣關係等方式搜尋;而在警政與民間組織合作下,近五年尋獲率高達八成四,且老人尋獲率最高。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副秘書長李碧姿表示,老盟在民國90年起成立失蹤老人協尋中心,去年失蹤協尋通報人數共1392人,其中757人為失智者,共尋獲1046人,尋獲率75.14%;此外,聯盟並提供愛的手鍊供申請,近20年來統計,已有2萬7408人申請愛的手鍊,尋獲率也超過九成。
新北市警察局海山分局巡佐蔡淑女表示,據其尋獲失蹤人口關鍵因素研究發現,報案人通報訊息完整性與手機定位查址,為尋獲失蹤人口的最重要指標,但失智症患者常一放手就不見了,也不會帶手機,建議可透過各縣市社會局申請定位手表,給失智者配戴作為定位。
蔡淑女與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提出「走失協尋三不六要」概念,即「不用等、不用跑、不用錢」,親人若失蹤不用等24小時,就近至派出所報案,協尋不用錢;失智者家屬應做好「更新照片、申請愛的手鍊、指紋捺印、索取愛心布標、GPS定位、鄰里守望相助」等方式,來形成守望相助網絡,讓失智者或長者走失時,發揮協尋功效。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