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朋友活潑好動,常坐不住像蟲蟲般扭來扭去,甚至在上課時間自顧自的和同學說話或跑走去玩,或在搭車、吃飯時失控。通常家長會擔心:「醫師,我的小孩這麼坐不住,是不是過動症?」
其實即使是成人,在開無聊的會議或聽無聊的報告時也會有「坐不住」的時候,但不會覺得自己是「過動症」。同樣在小朋友身上,我們也必須先觀察小朋友的「坐不住」是在沒有事情做的時候,還是有其他吸引他╱她事物出現的時候?
過動症的全名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依表現方式大致分成「注意力不足型」與「過動型」,也有很多孩子是「混合型」。當小朋友因坐不住來求診時,除了過動相關的症狀外,醫師一定也會問到有關注意力不足的症狀。
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以及行為訓練。藥物治療通常用於症狀已經嚴重影響小朋友生活、課業以及人際關係的狀況下,必須由醫師處方。而家長可以在家裡進行的是行為訓練,由兩大部分組成:「運動」與「獎勵」。
運動不只是消耗小朋友精力,更能促進小朋友腦中神經發展的成熟度。除了單純運動外,也可讓小朋友參與運動相關課程:游泳、足球、直排輪等,養成運動的規律,培養「專注」的經驗以及挫折忍受能力。而許多爸媽常使用的獎勵法,目標在於引發小朋友的「動機」;好的獎勵法必須要把握幾個原則:即時回饋、具體解決問題、獎勵標準具體一致。
最後,如果孩子出現一些失序行為時,可能不讓人接受,但不代表孩子不能被原諒,也不代表我們是很糟的父母。家長應該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才能繼續在導引孩子的路上前進。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800x100_udnhealth.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300x135_udnhealt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