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時報
【內容摘自《安眠藥不要》,作者柯林.卡尼/瑞雪兒.曼柏,時報出版】
「睡著」看似簡單,卻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它發生的速度很快,像開關一樣按一下就過去了!但在晚上睡不著時,怎麼樣也找不到那個開關;白天睡魔來襲時,卻是擋也擋不住。
所以要了解睡眠,不只是要了解「睡著」以後的事,也要了解「如何保持不要睡著?」以及「兩個階段的轉換如何順暢與穩定?」
無論在哪個階段,如果一直開開關關(睡睡醒醒),大概是最痛苦的。睡與醒的轉換受到哪些因素影響?主要是受到「睡眠恆定性」和「生理時鐘」的影響。「睡眠恆定性」我們都有經驗:如果前一晚睡不好,今天就會比較想補眠。
在下圖中,上面的向下箭頭,代表累積想睡的程度;箭頭的連接線越長,代表程度越強。所以「想睡」的感覺在早上九點時最少,再隨著時間慢慢增加。下面則是「生理時鐘」的影響,向上箭頭是代表想醒的程度(或是抵抗想睡的能力)。
以早上九點為例,那時候想醒的程度很低;如果睡眠需求高,很容易就會打盹。(下圖因為當時想睡的程度也低,所以不會睡著)再以下圖的晚上九點來看,雖然想睡的程度強烈;但想醒的程度也很強,所以不會睡著。等到想醒的程度明顯下降(可以看到那個下降的幅度很陡),才會容易睡著。
有學者認為:睡眠時間的長短,和「生理時鐘」比較相關;睡眠品質的好壞,和「睡眠恆定性」比較相關。所以值夜班的人,雖然醒著的時間比一般上白天班的人長;但他們的睡眠時間會比上白天班的人短,就是受到「生理時鐘」的影響。所以當「想睡」與「想醒」的變化可以配合時,我們就能夠入睡得輕鬆也睡得好;若任一個環節出問題,我們的睡眠就會受到影響。那麼,補眠該怎麼補?
如上面所說,我們會有內在「想醒」的節奏;如果你在下午三點睡午覺補眠,那效果一定不好;因為想醒的強度會越來越強。最好的方式,還是撐到晚上九點以後才會事半功倍。所以白天如果一直躺在床上,不僅會減少去運動進而消耗體力的機會,還會導致「睡眠恆定性」和「生理時鐘」的紊亂,讓睡眠障礙更加惡化!
(以上部分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睡與醒之間:http://brain-doctor.blogspot.tw/2009/09/blog-post_10.html)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