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張耀懋/台北報導】
醫師說:白天壓力重 暗夜噩夢擾
正常睡眠會由淺眠期進入深眠期,接著到快速動眼期,這時熟睡者緊閉的眼皮會像小老鼠般的顫動,只要仔細觀察熟睡時的枕邊人,就可發現那非常快速的顫動。
台北榮民總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周元華說,大部分的夢多發生在快速動眼期,近期的研究發現非快速動眼期也會做夢,而非動眼期的夢大多與工作、日常生活相關,但會較平淡也不容易被記得,快速動眼期的夢則較鮮明、天馬行空,也較易記得,噩夢也多發生在此階段。
周元華說,臨床上噩夢較易被記得,目前尚無學理解釋緣由;生活中遭受壓力及精神疾病前兆,多會反應在快速動眼期的夢境中,主要是因壓力、焦慮會影響安樂幸福情緒有關的血清素分泌,使得快速動眼期的夢會較負面。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蘇泓洸說,若夢境內容較負面,身體可能會冒汗、發熱、發抖,可能會隨夢境內容而動作,例如做出踢腳等掙脫舉動,或是受外界環境影響驚醒,不見得是因夢中的內容太過驚恐嚇醒。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朝榮說,噩夢應不是導致精神症狀的「因」,可解釋白天生活壓力過重的「果」。因此,若只是想盡辦法要減少噩夢,可能不足以解釋問題;最好去了解會做噩夢或夜驚症的緣由,再從源解決。
※延伸閱讀》
‧該如何面對夢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