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美國杜克大學神經醫學教授墨瑞莉·朵蘿絲艾蜜表示,對部分焦慮的個案來說,練習瑜珈或許比服用藥物有效,儘管尚無大規模的統計能證實,但經過指導的漸進瑜珈練習確實值得用於改善緊張與焦慮感。
專家指出,瑜珈有助改善自律神經失調與長期情緒失調。自律神經的失調,可能造成出現便祕、腹瀉,或發生排尿困難,尿失禁。在情緒方面,也會造成異常的憂慮、焦慮,而產生呼吸不順暢的現象。
生活焦慮、壓力大、緊張時往往首先讓腸胃病症惡化。預防自律神經失調,醫師建議,可選擇如瑜珈、冥想、靜坐等方式改善。
當然緩解焦慮及其相關症狀的非藥物方法,不只限於瑜珈,醫師鼓勵患者經常運動,可刺激腸道進行規律性的收縮與放鬆。選擇讓何讓自己可以放鬆的活動,持之以恆便可改善身體許多不適症狀。醫師並建議感到焦慮的患者改變飲食習慣,尤其飲食須細嚼慢嚥,可以減少腸胃不適的問題。
‧78歲男擁1400萬和三子女 因「老人常見心態」只能吃打折便當孤獨度日
‧65歲未婚男灑千萬退休金享樂 忘了投資「最重要資產」人生一夕變黑白
‧特賣出清蔬果不新鮮?料理家曝「剛好相反」:恢復原價反而要當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