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加拿大一項小型研究指出,不少年輕人、成年人因為怕黑而飽受失眠之苦,傳統治療失眠方法對怕黑失眠患者往往沒有效果。
加拿大萊爾森大學研究團隊針對大學生做研究,結果發現,有將近一半的大學生因害怕待在黑暗環境而出現失眠。
研究人員在明亮與黑暗的環境做測試,大學生會在明亮、黑暗環境突然聽到噪音,研究人員透過測量大學生眨眼反應了解其精神狀態。睡眠品質好的人較不受噪音干擾,而睡眠品質差的人只要燈光一暗下來,精神就會變得比較緊繃。
研究首席作者泰倫‧摩斯表示,在黑暗環境,睡眠品質不好的人較容易受到驚嚇。這類怕黑失眠患者看到燈光便暗,馬上變得很緊張,所以很難入睡。研究結果顯示,因怕黑而失眠的患者比率頗高。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二○一二年第二十六屆專業睡眠醫學會聯會(APSS)年度學術研討會。
研究計畫主持人柯琳‧卡妮博士指出,治療失眠療程不見得對每位失眠患者都有效,因此醫界需要發展新方法,以幫助不同類型失眠患者。舉例來說,傳統治療失眠,都鼓勵民眾盡量待在昏暗環境,認為這樣比較容易幫助入睡,但這方法對怕黑的失眠患者效果就非常有限,患者即使待在昏暗環境還是無法睡利入眠。可能需要修正治療方式,才能提升睡眠品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