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有些民眾經常服用藥物治療鼻塞,無奈呼吸仍感到不順。中醫師陳月琴指出,針灸或按壓頭頂的百會穴、兩眉中央的印堂穴與鼻子兩旁的迎香穴,可輔助改善。
陳月琴表示,鼻塞多數是過敏、感冒引起的,耐心進行穴位治療可輔助改善。中醫師建議,除接受針灸治療外,平時可配合運動以及穴位按摩達到更好的療效,參考穴位包括頭頂的百會、兩眉之間的印堂、鼻旁的迎香、頸背髮際下方的風池及合谷等穴。
有些民眾的口腔異味也與鼻子有關,醫師指出,長期鼻塞的結果,也可能引發口苦、口臭。很多民眾因鼻塞或鼻竇問題造成張口呼吸、打鼾、嗅覺失靈等症狀,進而影響食慾,若鼻涕倒流厲害或鼻竇中的分泌物無法順利清除,除了經常會頭暈、頭痛及口臭之外,嚴重時甚至會引發中耳炎,造成聽力減退等併發症。
這類患者喜歡揉眼睛、摳鼻子、清喉嚨,又因鼻腔內的慢性發炎而導致眼眶下眼袋循環不良,也常可見到黑眼圈。目前已知針灸可透過調節病患總IgE、特異性IgE與其他多個免疫環節來治療過敏性鼻炎。
通常扎針三次後就開始有一定的反應,一個月後更能明顯感受病情改善,而針灸的特色在於即使拔了針,功效仍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平均一周扎2-3次就足以產生一定的功效。
💪更多健康推薦
‧81歲婦擁百坪豪宅和2千萬資產 兒女每周來訪卻讓她「深感憂慮」
‧78歲退休老闆賣房搬去養老院「不留一毛錢給兒女」遭驅逐無家可歸
‧青椒的籽先別去掉!營養專家:種子和籽蒂藏著健康密碼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