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對於自我的情緒,往往難以表達,心情不佳悶在心頭,往往導致情緒暴走。桃園聖保祿醫院精神科為讓病患簡單表達情緒,今年推出「心情紅綠燈」按鈕盒,每天病患到醫院打卡報到後,依照心情按下按鈕,若有不好情緒時,護理人員也可察覺其表情並給予關心,簡易按鈕盒也替精神病患開拓情緒抒發管道。
目前聖保祿醫院精神科共有45位日間照護病患,護理長謝杏玲表示,對於一般人來說,任何喜怒哀樂情緒,都可以透過語言自行表達,但對於精神科病患來說,很難把一件事情完整表達,自己的情緒更難以訴說,尤其近期季節交替之際,若病患未能適時抒發情緒,恐讓病症情緒起伏。
為讓病患能學習自我察覺情緒,病表達心情狀態,謝杏玲表示,科內護理同仁集思廣益,想到用交通號誌「紅綠燈」當作概念,今年推出「心情紅綠燈」按鈕盒創新設計,上頭分成紅黃綠三種燈號,紅色代表心情不好,黃色代表心情平穩,綠色代表心情很好,日間照顧的精神病患到醫院打卡報到後,依照心情按下心情燈號,若有狀況,護理人員也可掌握,並立即給予關心。
謝杏玲指出,由於病患狀況不同,有些病患個性屬「無憂無慮」,就會喜歡按「綠鈕」,有些人憂心忡忡則會按紅色,但據統計,雖然三種燈號都有人按,但70%的人都選擇按中性的黃色,原因在於即便有不好情緒,也不願公開表達,因此護理人員在旁需觀察每個人的反應,若較一般時候不同,則仍會主動給予關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