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
頭痛、腰痠背痛、關節疼痛,連胃腸都來「找麻煩」,不免想抱怨「實在是不想活了」,要當心喔,如果長期與疼痛為伍,卻又找不出原因,可能是憂鬱症悄悄找上門。
心理問題 不易被發現
其實慢性疼痛與憂鬱症時常一起出現,但患者往往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不會想到告訴醫師自己的心理狀況,而疼痛的長期折磨,則會讓人更「憂鬱」,生活品質愈來愈差。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秘書長、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說,有研究顯示,疼痛與憂鬱在部分的生理機轉上相通,而憂鬱症患者體內的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分泌失衡,大腦會放大所接受到的疼痛訊號。
7成憂鬱者 有疼痛問題
從國外研究觀察,近7成的憂鬱症患者會出現各種身體疼痛、腸胃不適、頭暈或感覺失常等現象,有超過4成患者伴隨持續3個月到半年以上的慢性疼痛。嚴重的慢性疼痛讓患者夜夜難安眠,影響活動力、生活功能,以及自我照顧的能力。
女多頭痛 男易下背痛
張家銘從國民健康局資料分析,憂鬱症合併頭痛比率高,特別是女性。男性憂鬱症患者合併下背痛則高於女性。
臨床精神醫學期刊今年一月一篇研究,針對亞洲的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台灣的909位重度憂鬱症患者調查,發現超過5成憂鬱症患者合併疼痛症狀,而有腸胃、脊椎等疾病的女性,嚴重憂鬱症、生活品質不佳的風險愈高。而台灣、香港是本研究中,憂鬱症合併疼痛比率最高者。
新抗憂鬱藥 副作用減少
張家銘提醒,無論是臨床醫師或憂鬱症患者、家屬,皆應注意到疼痛與憂鬱症的相關,輕微的憂鬱症,可透過心理治療、調解身心,中重度憂鬱症患者需要透過持續藥物的協助,同時緩解相關的疼痛。
過去憂鬱症用藥「三環抗鬱劑」成效不錯,但因有口乾、不適等副作用,逐漸由「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如百憂解)取代,副作用較少,約有1成患者會出現短暫的頭暈、噁心感,但都會逐漸緩解。
如確定疼痛是由憂鬱症引起、而非其他生理疾病,則可以新的抗憂鬱藥、同時作用於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如千憂解、Duloxetine)治療。
用藥有耐心 至少試兩周
張家銘說,在治療上最大的問題是「持續性」,很多患者因為無法立刻解決症狀,或是不斷換醫師,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建議最少應試藥兩周,持續的進行6到8各周的療程,身邊有親友出現憂鬱、疼痛症狀,最好不要叫憂鬱症患者「想開一點」,這樣只會徒增壓力,應該試著以同理心傾聽、支持陪伴,並建議醫療協助。
憂鬱症相關網站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http://www.depression.org.tw/
國內精神科醫師和相關專業人士組成,推動憂鬱症的去汙名化,致力衛生教育,期降低國內憂鬱症盛行率。
※延伸閱讀》
.疼痛醫不好… 啊!是憂鬱症
.鬱卒逾兩周 一定要求助
.認識憂鬱》台灣人憂鬱症量表
【2009/04/26 元氣周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