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無門的憂鬱症者有福!我國約有12萬名頑固型憂鬱症病人,他們對藥物反應不佳,遭負面情緒環繞,更是自殺高風險群,一名60歲吳女士即是如此。台北榮總建議她接受新式的磁脈衝療法,活化前額葉,僅約兩周就讓她情緒大幅改善,連長年頭痛也好多了。
北榮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表示,當患者每天心情抑鬱,對活動失去興趣,無法控制脾氣、食慾降低、無精打采、腦子空白或失眠等,且持續兩周以上,即可能罹患憂鬱症。也因情緒持續低落,自殺率比一般人高6%到15%。
李正達說,憂鬱症的治療方式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另需輔以心理治療、壓力調適、運動休閒及人際支持。但據研究發現,有1/4的患者對藥物反應不佳,且其中1/3的人情緒會持續低落。
李正達說,可能是國人對憂鬱症不了解,相較西方社會,只有1/3的人會早期就醫,其他多在日常生活功能下降2倍,例如工作天數每周減少2天以上才願來醫院,不見棺材不掉淚。「但此時症狀已嚴重,增加藥物治療困難性。」
李正達說,依我國憂鬱症盛行率2%估計,全台至少有12萬名難治的頑固型憂鬱症者,若狀況持續惡化,不只自殺風險高,未來也可能有失智風險。世界衛生組織曾推測,到了2020年,憂鬱症會成為全球疾病負擔。
北榮前副院長、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說,對藥物反應不佳的憂鬱症患者,是因前額葉等腦部特定區域會出現活性功能低下。1938年,醫界發展「電療」,但副作用高,很可能造成患者記憶力損傷。
美國自1995年開始發展「重覆經顱磁刺激」技術,透過磁波誘發微小電波,以重覆刺激前額葉。
蘇東平表示,2001年他協助北榮引進技術,在李正達醫師協助下,共同完成治療約500例案例。連續接受二周、共10次治療,五到六成的患者情緒可改善50%以上,還有人從無法工作到職場表現變佳,是病人福音。
李正達說,該治療的維持病情力道,短則3個月、長則2年,患者需要時再回來補打即可。該技術今年4月通過我國食藥署核可,運用於對藥物反應不佳的重度憂鬱症患者。只是目前無健保給付,一次療程需自費約5萬元。
因新治療技術是非侵入性、不麻醉且免住院,病人多可接受。但李正達提醒,因是治療方式為磁脈衝,治療期間會有一些刺刺麻麻的感受,但具癲癇病史、酒精成癮、腦部創傷或有金屬植入物病人,並不適合使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