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少數不需使用農藥的蔬菜!天氣漸熱食欲差,2種涼拌菜吃了不發胖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疼痛,讓我們更有同理心

「疼痛真正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美國疼痛專科醫師用十多年的時間與疼痛對話,教我們如何管理疼痛、處置疼痛、翻轉疼痛。
「疼痛真正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美國疼痛專科醫師用十多年的時間與疼痛對話,教我們如何管理疼痛、處置疼痛、翻轉疼痛。
圖/元氣周報

「疼痛真正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美國疼痛專科醫師用十多年的時間與疼痛對話,教我們如何管理疼痛、處置疼痛、翻轉疼痛。並且提供個人對於疼痛的哲學性思考,讓我們細察自己的疼痛經驗,知道如何從心應對疼痛,並在其中取得平衡。

因為疼痛 學會保護自己

在醫學上,如果我們未能解譯疼痛背後的原因,就直接處理疼痛問題,將會犯下大錯。這就好像你覺得火警警報聲太吵了,所以切斷一棟著火大樓的電力。你該做的事是滅火。如果你的身體在受傷後自行治療,就不需要醫療介入,但如果疼痛持續,就得解決引發疼痛真正的原因,讓身體重新獲得平衡。一旦專注在問題上,疼痛就發揮了它的作用──讓疼痛者找出受傷的地方,並加以處置。

皮膚被輕輕劃破一刀,你很快就會復原,而且通常不會留下傷疤。也許你從這次受傷的經驗中可以學到一課,例如別碰尖銳的東西。然而,重傷通常會留下傷疤,一個明顯的創傷紀念品,以及疼痛的記憶,這些都會提醒你不要重蹈覆轍。疼痛教你之後要調整自己的行動和行為,好避開類似的創傷。

「但我受傷後已經過了好幾個月了,為什麼還是這麼痛呢?」

病人經常詢問我,為什麼受傷後疼痛會那麼強烈、持久。在緩慢的治療過程中,有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他們的活動都受到限制,這讓他們垂頭喪氣。我提醒他們,持續的疼痛是要確保他們小心照顧身體的受傷部位,讓它可以完全復原。

從中學習的疼痛

見到某些滿身傷疤的人,我們推論他們生命中一定承受了極大的苦痛,這讓他們比其他人更有智慧和經驗。傷痕常被作為生理或心理創傷的譬喻。可以讓我們從中學習的疼痛,就是適應性疼痛──它幫助我們自我調適,以符應這個世界的要求。

與其將疼痛視為一個獨立的創傷事件,不妨採用另一種觀點。假設你打算開始打網球,開始認真練習一種新運動,這可不是件輕鬆的事。除了一般性的肌肉痠痛外,你在調整球拍的拍弦和握柄時,你的手也會痛。揮動球拍時,握著拍柄的地方會產生摩擦,長時間下來,你的手指會有裂傷,這些部位承受的摩擦力,大過正常範圍。最後,這些部位會形成保護性的繭皮。因此,在適應的過程中,受傷、疼痛和復元會帶來進一步的保護措施。

感謝疼痛的存在

疼痛幫助我們增加對環境的意識。達爾文應該會認為,患有CIP(先天痛覺不敏感症)的孩童在生存上有極大的劣勢。他們不得不反覆地傷害自己,導致組織受傷,而且他們通常都不長壽。

如同我想要關閉疼痛,好終結病人的苦難一樣,慢性疼痛的病人一如既往需要疼痛知覺能力。我有太多病人因為發現了嚴重的疾病或傷口,因而感謝疼痛的存在,不論是牙齒發炎引發的頷部疼痛、闌尾炎引發的腹部疼痛,或是腎結石造成的腰窩痛。雖然他們曾經長期渴求能夠關閉這個警報系統,但在這些狀況被發現、而且妥善處置後,對於自己擁有知覺疼痛的能力,他們都心懷感激。

你的苦痛 我感同身受

因為同理心,疼痛讓我們彼此有了關聯。

當我們看到別人受苦時,我們許多人會有一種想去協助他們的本能。有證據顯示,當我們因為別人受苦而產生同理心時,我們大腦結構的反應和受苦者是相似的。所以,當你說「你的苦痛,我感同身受」時,這是有科學根據的。

這就引發了接下來的問題:如果我們較少有疼痛經驗,我們的同理心就會比較少嗎?是的。個人的疼痛經驗讓我們可以對他人的苦痛感同身受,當疼痛用來比喻災難或是尷尬場合時,我們之所以能夠理解,也是因為移情作用的原因。

如果我們能夠、而且也經驗過疼痛,我們更能夠同理那些承受苦難的人。這就是為什麼疼痛會是一個重要的譬喻,讓我們知道某件事帶給某人的感受。

在社會層面上,一群人或國家共有的集體的苦難經驗,會讓大家團結在一起,無論該效果是讓大家為了共同的原因而齊聚,或是對悲劇有所回應。例如,九一一的恐怖攻擊對全美國和全世界都是震驚又痛苦的經驗。

為了重新站起來,美國人創立了許多象徵──敵人、英雄、倖存者、受害者。立刻獲得英雄名聲的是那些最早回應紐約市的需求的人,他們無私地工作,盡其所能拯救同胞。在危機中,英雄作為過渡對象有一種療癒的功能,在喪故失親的悲劇中,他們的出現讓人安心。對於心理創傷,悲劇和痛苦造就的英雄有一種因應的機制。

痛苦會產生一種共享社會聯繫的刺激,讓我們對那些承受苦難的人有所共鳴。痛苦讓那些受難者變得脆弱,讓我們感情的閘門洞開。痛苦強迫我們踢倒高牆、拆毀藩籬,讓我們對那些受難者遞出橄欖枝。

書名:為什麼痛?
作者:阿尼什.辛格拉
出版社:寶瓶文化
書名:為什麼痛? 作者:阿尼什.辛格拉 出版社:寶瓶文化

你投稿 我送書

題目:疼痛,讓我成長

■字數:300字

■截稿日期:3月27日

2216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4樓

lohas@udngroup.com.tw

獲選者致贈《為什麼痛?》一本

慢性疼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