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滑手機了!當你沈溺網路 家人換掉都不知道…
現代網路發達,孩童與青少年網路成癮的現象相當嚴重,外國做了一個實驗,當孩子在餐桌上沉溺於手機平板時,他們偷偷將周遭的擺設甚至家人換掉,孩子直到網路斷線的那刻才發現世界都變了。
網路發達讓科技綁架了晚餐時間,外國進行一項實驗,當孩子熱衷於在晚餐的餐桌上滑著平板,工作人員悄悄地將牆壁上的家人照片換成其他掛畫,還把煮飯的媽媽、同在餐桌上的兄弟姊妹換成陌生人,而這些孩子依然專注在網路世界,絲毫沒發現異狀。
直到工作人員將wifi斷線,孩子們抬起頭來才發現家人換了一批,顯得一臉茫然。然而他們收起電子設備,大家才能好好享受快樂的晚餐時間。影片最後的結語是「有時我們需要斷開一些東西,才能連上另一些東西」。
金車文教基金會去年國內青少年平日使用手機平均2.6小時,假日倍增為5.3小時;且6成沒手機或手機沒電就會覺得無聊、不安,已有手機成癮前兆。
防手機成癮 三大必殺絕招:限制、教育、啟發
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分析,青少年使用手機的目的以紓壓、人際關係為主,但一旦從喜歡、興趣到習慣,最後失控成癮,就很難拉回來。涂喜敏提出「限制、教育、啟發」等三大防治手機成癮絕技。首先要和孩子明訂使用規範,越小的孩子越限制使用時間、不能上網吃到飽;父母更要當個「教練」,教育如何正確使用網路,不能自己也整天黏著手機;且要啟發孩子的學習欲望,投入運動等其他休閒活動,自然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男大生無故翹課還想尋短 檢查發現是躁鬱症
治療憂鬱症 北榮設情緒精準醫療中心
女大生思覺失調幻聽休學 運動輔以長效針劑後重返校園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睡前總想吃東西?有5狀況,小心非單純嘴饞而是「夜食症」
晚上總是睡不好?建立這些良好習慣助你一夜好眠
失眠別急著吃藥 行為治療助好睡
台灣孩子越來越不快樂 兒少生活滿意度再創新低
晚上失眠怎麼辦?美國睡眠醫學學會點名14個提升睡眠品質的方法,讓你不再夜夜數綿羊
求職超過3個月沒著落陷憂鬱 專家3建議甩負面情緒
全台深夜狂搖震出焦慮感 醫師給5個字助心安
晚上容易醒,白天又更想睡?小心已中睡眠4大陷阱
做家事有益身心 醫研究:男性投入家務可降低自殺率
發現自己精神出軌怎麼辦?心理師3招解套:自我坦承是關鍵
捨不得丟別以為是念舊! 醫:「儲物症」應就醫治療
只要碰到乳房就覺得噁心、沮喪? 小心你是罹患「悲傷乳頭症候群」了
天寒竹縣再增2人猝逝 身心科患者多出2成
男友患「睡眠性愛症」讓她好困擾 半夜粗暴求歡隔天沒印象
產後憂鬱釀憾事 醫師建議家人分擔與陪伴就醫
曬恩愛看太多? 醫:情人節到來恐懼症患者增加
情緒勒索無所不在!家人、伴侶、老闆同事、同儕朋友,常見4族群你遇過幾種?慣老闆金句引熱議
求好眠?精神科醫:睡前少喝酒、抽菸、滑手機
明天開工睡不著怎麼辦?醫解析失眠問題的3大癥結
改善心理的不安 醫:把握今天好好過 過度假設只會引來恐慌
失眠怎麼辦?醫師教5種「晚安瑜伽」,讓你改善睡眠品質、睡得更香沉!
12個孩子中有6個患思覺失調症 一部解開遺傳祕辛的家庭調查史
連假9天有沒有賭上癮? 3個現象觀察自己
狂洗手、頻檢查瓦斯開關是強迫症?精神科醫解答
年節熬夜小心加速衰老、猝死! 醫揭「黃金睡眠時間」:不一定要滿8小時
心痛如膠痕,不是一次就能清乾淨!反覆細膩的諮商對話才能讓心恢復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十大死因「糖尿病」年增11% 「血糖難自控」恐成主因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