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麗雯長期跟先生起口角、揚言離婚,國二兒子正叛逆;工作時經常轉身就忘記要做什麼,假日在空大的進修課也越上越沒勁,各種壓力層層堆疊,她夜夜睡不安穩,每件事情處理都不順遂,讓她經常情緒深陷低谷。
體力太差走不遠、跑不動,腦力不足,則難以高效工作、圓融處事、面對挑戰、掌控自身情緒,嚴重還可能釀成病理性反應。
想做任何事都游刃有餘,「腦力」是重要關鍵。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胡海國說,外在壓力來襲時,大腦警覺到需要解決問題,會啟動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控制荷爾蒙的腦下垂體以及處理思考判斷的大腦皮質,統合訊息並作出適當反應。一旦外在壓力過高或生理上不堪負荷,可能導致壓力賀爾蒙過高、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睡眠障礙,思考判斷的客觀與理智也會大打折扣。
好腦力 充足睡眠是關鍵
因此「腦力」可理解為面對壓力的能力,想要培養腦力,首要之務是保養大腦健康,而充足睡眠是第一步。
胡海國指出,熟睡時,大腦組織間液的空間會增加,使得腦脊髓液與腦組織間液得以交流,此時,腦細胞在白天工作時產生的廢物,能藉由腦脊髓液排泄掉;睡眠也有助削去沒用的腦神經連結,讓大腦有空間建立新連結,這些都有助於迎向隔天的新生活。
麗雯的情緒壓力就是因為腦力不夠,精神科醫師楊聰財除依據她的病症開藥,與她談論習以為常的處事模式是否應調整,也指導她如何睡好覺。
感恩人事物 愉悅度提升
楊聰財指出,研究顯示,「感恩」能增加血清素分泌、帶來舒適愉悅的感受,每晚睡前可花一點時間,感恩今日遇見的人事;腹式呼吸有助自律神經穩定,睡前可慢慢地、深深地呼吸20次,讓身心放鬆,讓腦袋關機;平日做適當的運動,也有助放鬆與情緒穩定。麗雯認真實踐,不久後,家庭生活與工作學習都隨著她身心健康的提升明顯好轉。
充實生活 大腦正向改變
提升腦力,還可以自主引導大腦結構正向改變。胡海國說,大腦能透過操練,讓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增強,進而改變它的結構。他建議,可為自己自訂一套能帶來充實感的生活習慣,例如排定時間學習多種課程、固定時間放鬆與運動、時常關心他人、與人互動等,長期下來,大腦內部就有正向變化,能自然而然地擁有樂活經驗。
胡海國也提到,人們在生活中扮演各種角色,可能同時是主管、下屬、父親、老公、孩子、學生,角色扮演得好與不好,是重要的壓力來源之一。他說,不同角色對「腦力」的要求不同,可回想自己擔任哪個角色時「腦力」稍嫌不足,平日可多吸收關於該角色的知識,透過閱讀或與人交流,學習如何與同事溝通、如何維繫夫妻感情或者如何更有效率讀書工作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