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雜誌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讀者雜誌
我們經常對自己說,求人不如求己。但在害怕晚起誤事的時候,還是會需要鬧鐘。為什麼呢?因為越是在關鍵的時候,我們越信不過自己。
荷馬的《奧德賽》裡有一個關於塞壬的故事。塞壬是幾個美麗的女海妖,她們居住在西西里島附近海域一座遍地是白骨的島嶼上,用自己天籟般的歌喉使得過往的水手傾聽失神,於是航船觸礁沉沒。奧德修斯從女神喀耳刻那裡得知塞壬的危險,他非常想聽聽她們的歌聲有多麼美妙,但又不願意讓水手和船隻遭受危險。所以他用白蠟封住了水手們的耳朵,讓他們把自己捆綁在大船的桅杆上。船經過塞壬的海灣時,奧德修斯果然為歌聲瘋狂,大喊大叫,要水手們為他鬆綁,命令他們把船駛向岸邊。水手們既聽不到塞壬的歌聲,也聽不見奧德修斯的命令,駕駛著船安然度過了危險。
奧德修斯充分估計了自己的弱點:人的自然欲望。他本來是一個自控能力很強的英雄,如果他憑著以往的光榮經歷,對自己的自控能力深信不疑,那麼,他就會因為準備不足而失敗。人永遠沒有辦法充分預估自己在遭到誘惑時會有怎樣的行動,因為他無法預估誘惑會有多麼巨大。「拒腐蝕永不沾」就是這樣。當你說「拒」的時候,對你自然欲望的誘惑已經潛伏在那裡—那些你都不敢對自己承認有多麼巨大的誘惑。
奧德修斯不是這樣,為了不被誘惑擊倒,他先承認自己可能不是誘惑的對手,先信不過自己,於是借助他人之手,把自己捆綁在桅杆上。他知道,為了戰勝自己的弱點,必須先承認自己的弱點,捆綁自己的手腳。
用自行捆綁手腳的辦法,我們可以把誘惑拒斥在一個安全的距離之外,趁自己還有意志力,對未來那個意志力薄弱的自我早作防範。因此,為了有效使用鬧鐘,我們不僅需要設定鬧鈴響起的時間,而且需要把鬧鐘放在我們不能一伸手就夠得到的地方,以免自己因為貪睡,迷迷糊糊地按掉響起的鬧鐘。這就像花錢無度的太太在逛商場時讓先生保管自己的錢包,或者戒菸者對朋友們宣布自己已經戒菸,以此來借助別人的監督力量。這樣斷自己的退路,有點破釜沉舟的意思。
自捆手腳在政治上就是權力監督和平衡的機制,對付權力專制的籠子不是用來關別人的,而是關自己的。設計制度時先行承認人的弱點,然後設計出不讓這些弱點冒出來搗蛋的辦法。美國憲法設計了民主制度,但我認為民主不是為實現高尚道德理想而產生的制度,而是針對人性的局限性而構想的一種制度。根據這種觀點,人基本上是一個自私自利、有局限性的東西,你無法對他期望過高。這種看法對於人性有一種切實的判斷。站在這個立場上,美國建國者之一的漢密爾頓說:「我們應該假定每個人都是會拆爛汙的癟三,他的每一個行為,除了自私自利,別無目的。」
這樣理解人性並不是以失敗主義或犬儒主義的態度看待人性,而是對人性有一種「抑鬱現實主義」的認識,我們可以稱之為「憂患意識」。抑鬱現實主義認為,抑鬱者(憂思者)比非抑鬱者更能「吃一塹,長一智」,因此,抑鬱現實主義反而比較接近真實。
美國神學家雷因霍爾德‧尼布爾說:「人行正義的本能使得民主成為可能,人行不義的本能使得民主成為必需。」這是對人性卑劣和高尚雙重性的觀察。上帝(或自然)給人良知,人於是能做好事。可是人性中還有不完善和軟弱的一面,需要有所制約。人可以認識自己的弱點,也有能力設計克服這些弱點的辦法。人不僅能發明鬧鐘,而且能學會更有效地使用鬧鐘:把它放得離人遠一點,不要讓自己一伸手就方便地把鈴聲關掉。(裴金超/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16年第40期)
【本文轉載自2017年2月號《讀者》雜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