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鄭小姐平時控制穩定,但每逢氣溫驟降或下雨,關節仍會腫痛不適,連洗澡、刷牙甚至洗手都感到吃力,最新的「1分鐘微笑量表」,可幫助她評估病況。
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今天舉辦記者會,執行長蔡長祐說,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是破壞力最強的關節炎之一,因免疫系統失調,將自身關節當成攻擊目標,造成關節發炎腫痛。
蔡長祐表示,台灣約有10萬至20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男女比例約1比4,最常發生於中年女性,目前疾病成因仍不明;而感染、壓力與天氣變化,都可能誘發症狀發作,若未妥善控制,關節可能持續破壞變形,無法恢復正常。
32歲的病友鄭小姐是急診護理師,15年前她因莫名手腕疼痛,原本以為是滑手機或護理實習太累造成,未料1週後竟全身痛到無法行走,緊急就醫檢查才確診。
身為護理師手指靈活度相當重要,鄭小姐最怕因病手指關節變形,因此配合醫囑治療,但換季或下雨時,身體就像氣象台能預知天氣變化,關節腫痛難耐;而即便她有護理背景,但對於目前治療狀況仍不了解,最新的「1分鐘微笑量表」就派上用場。
竹山秀傳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蕭育芬說,國外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簡易評估量表,不一定適用於國內病患。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推出的「1分鐘微笑量表」,是參考國人生活型態制定,方便且快速。
蕭育芬表示,病友只要圈選身體狀態與疼痛分數,以及評估5大生活行為,如自行穿衣服、自行起床、舉杯喝水、自行清洗或擦乾身體與在戶外平地行走,可找對應疾病控制的表情符號,可幫助病友掌握疾病現況與設定治療目標。
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董事長蔡世滋說,秋冬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季節,疾病雖無法根治,但可積極監控與治療緩解症狀,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