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近四成五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從發病到確診歷經超過100個月,甚至另有患者歷經10年、14年才確診,可見大家對於僵直性脊椎炎認知度太低。
北市中心綜合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周昌德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為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好發20至40歲男性,有家族史為高風險群,主要症狀為晨間身體僵硬、下背痛、下肢疼痛引發關節炎等,通常至少持續3至4個月,但常被民眾誤認為是運動傷害、姿勢不良等。
若長期忽略發炎,可能導致脊椎沾黏變形,身體僵直、不能正常轉動、彎曲等,使行動受限且容易骨折,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藝人李易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日前參加該協會直播活動分享患病點滴。他說國中就出現下背痛症狀,不能搬太重的課桌椅、久坐也不舒服,原以為是打籃球、練柔道造成運動傷害,曾嘗試過針灸、拔罐,未見好轉。
直到聽聞表哥、親戚也有相同症狀,李易才驚覺自己也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拖了快10年至五專畢業才確診,所幸病情控制後改善。
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林孚爾表示,去年針對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調查,近4成5患者從發病到確診,歷經逾100個月(約8年),足見確診時間過長,民眾對疾病認知度也低。
林孚爾也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今年58歲的他與僵直性脊椎炎共處37年。他在當兵前騎車出車禍,21歲當兵時受傷而發病,只是當時沒有概念,以為搬重物、受傷造成背部僵硬、疼痛,都貼藥膏了事;直到35歲時,經友人介紹至台北榮總看風濕免疫科門診,才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所幸症狀仍算輕微,以口服藥物加上運動復健治療後改善。
林孚爾強調,僵直性脊椎炎與一般關節炎不同,早上起床時疼痛感特別嚴重,運動反而改善。他現在長期保持游泳與路跑為復健,去年更在10公里賽事中獲得第12名,也算是另一種收穫。
周昌德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治療方式分為復健運動、口服藥物及生物製劑治療;在臨床上,醫師根據每位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給予建議。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光永提醒,僵直性脊椎炎只能控制,無法痊癒,患者應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勿輕忽脊椎沾黏帶來的影響。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