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王姓阿公幾個月前皮膚搔癢不止,後來全身莫名起水泡,又癢又痛,水泡破了流膿,結痂後又長出新的,家屬每天敷藥、換藥都不見好轉,直到到彰化醫院仔細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類天皰瘡」在作怪,王阿公住院服用類固醇藥物,加上家屬細心照料傷口,前不久終於能出院休養。
彰化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李忠懷表示,王姓阿公除了失智之外,平常身體很健康,但是前不久全身突然到處起了水泡,肚子、雙手和雙腳最密集,家屬本來以為是褥瘡,但是不論如何細心照料,都不見好轉。另一名87歲蕭姓阿嬤也有一樣的症狀,但以治療褥瘡的方式來處理,始終沒有效果,後來經過抽血、切片檢查,才終於找到原因。
彰化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高堅凱表示,「類天皰瘡」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的疾病,體內不正常的抗體攻擊表皮與真皮之間的結構,導致皮膚解離產生水泡,有很多病患家屬會誤以為是照顧不當導致壓瘡或燙傷。這種皰瘡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比較多,研判與體質及免疫系統老化有關,一旦染病,需要長期服用類固醇及免疫調節劑。
李忠懷說,這種全身性的傷口最怕感染,若引發敗血症,甚至有生命危險。高堅凱強調,老人家若身體長期搔癢,除了可能是老人家常見的「冬季癢」等皮膚疾病之外,如果症狀頑固且治療效果不佳,就有可能是「類天皰瘡」,可以進行抽血檢驗及皮膚切片以釐清是否有異常抗體,如果有「類天皰瘡」的異常抗體,在還沒爆發水泡前,先以低劑量類固醇藥物長期控制,或許症狀就不會加劇。
高堅凱表示,除了定期用藥外,因為壓力會造成免疫系統紊亂,若能作息正常,睡眠充足,生活愉快,減輕生活壓力,發病的機會自然減低;另一方面,運動可以安撫免疫功能,定期而規律的運動也有幫助。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