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分枝桿菌嚴重感染的病人,過去只能用抗生素來壓制細菌感染,但療效甚差, 三分之二的病人就算治療,也會持續嚴重感染。長庚大學人類免疫與感染醫學實驗室與長庚醫院研究,領先全球成功找出「抗伽瑪干擾素自體抗體疾病」成因,論文發表於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
過去在臨床上遭分枝桿菌嚴重感染的病人,會持續性高燒、全身淋巴腫大、起帶狀泡疹、骨骼疼痛不堪,這種嚴重感染通常發生在免疫缺失的病人身上。林口長庚醫院醫師葉峻甫指出,分枝桿菌是麻瘋、結核病的病原菌,水中、空氣中、牆壁都有分枝桿菌,但人體有「伽瑪干擾素」可以對抗它。
然而,一旦人體接觸黴菌,並且在體內產生自體抗體時,該自體抗體便會攻擊免疫系統中的伽瑪干擾素,使得免疫系統失去作用,因而造成患者不斷感染新的疾病。
「抗伽瑪干擾素自體抗體疾病」在2005年被發現,2012年開始在泰國與東南亞地區發現大量病人。
長庚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顧正崙說,目前全球已知200多例,其中台灣超過80個以上病例,估計現已有百人,但有可能有更多病例未被發現。
研究團隊進行利用病人血液進行體外試管實驗,然後去除掉抗體結合的區域、修改干擾素構造,發現可成功躲避抗體攻擊恢復免疫力。顧正崙說,目前測試8-9位病人的免疫反應,超過六成以上的病人是有效的,值得未來進一步發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