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疾管署今公布,南部通報一名20多歲本國籍男性,過去半年於德國留學,自6月16日入境後,6月21日出現疑似症狀,經採檢檢體通報,經確認為猴痘,該例為本國首例猴痘案例,也是繼新加坡、韓國,亞洲第三個國家出現猴痘案例。對此,元氣網整理11題QA,讓你一次看懂「猴痘」的疾病資訊。
Q1:猴痘是什麼?
猴痘病毒首次出現於1958年的研究用猴子身上,人類感染個案最早出現於197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9歲男孩,此後陸續於中非和西非地區傳出個案。除了非洲是主要流行國家,近期也開始出現於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美國等國。
猴痘與天花病毒一樣都屬於「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皆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可分為「中非分支」病毒和「西非分支」病毒,其中中非分支嚴重度及傳播力皆高於西非分支。近年猴痘致死率為3%到6%。
通常透過與受感染的人或動物密切接觸,或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而感染,感染猴痘後,身體會出現皮疹且有發燒、頭痛、淋巴腺腫大等狀況,與天花症狀類似,但病情較輕微,症狀一般會持續14至21天,以症狀治療為主,病人通常會逐漸康復。
Q2:猴痘有哪些症狀?
若確診猴痘,會有皮膚病變(如:皮疹、斑疹、水泡、膿疱等)、發燒、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口腔潰瘍...等症狀。
Q3:猴痘發生的原因為何?
猴痘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可能經由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或是由感染者的呼吸道飛沫、損傷皮膚、黏膜、體液或被污染物品進行人傳人感染。
Q4:猴痘的併發症有哪些?
若不幸感染猴痘,會有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併發症。
Q5:哪些人是猴痘的高危險群?
‧猴痘感染者的同住家人及醫護人員
‧有猴痘感染者接觸史
‧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
Q6:該如何預防猴痘?
‧避免接觸猴痘感染者
‧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如:老鼠、松鼠)和靈長類動物(如:猴、黑猩猩)
‧疫苗接種:天花疫苗對猴痘有85%防護力,但台灣於1979年停止接種,故該年後出生之民眾均為未接種族群;美國FDA於2019年核准的JYNNEOS疫苗也可用於預防天花和猴痘感染
Q7:若不幸得到猴痘,該如何保養?
猴痘屬自限性疾病,症狀一般持續14至21天,通常會逐漸自行康復。
Q8:猴痘該如何治療?
以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症狀治療為主,多數病人在猴痘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會自動停止並逐漸恢復;重症者則須使用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Cidofovir、Brincidofovir或是注射針對天花病毒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VIGIV)來治療。
Q9:如何檢查猴痘?
若出現疑似猴痘症狀,可透過「病原體檢測」檢查是否確診:
‧病患發病期內的皮膚水泡、血液、咽喉擦拭液或瘡痂,分離並鑑定出猴痘病毒
‧臨床檢體猴痘病毒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或定序為陽性
Q10:猴痘的疾病進程為何?
猴痘的潛伏期通常為6至13天,但範圍也可能為5至21天,感染猴痘後病人會出現發燒、劇烈頭痛、淋巴腺腫大等症狀。大部分病人在出現發燒後1至3天,並於臉部、身體皮膚出現皮疹,包括口腔黏膜、生殖器、及結膜、角膜都可能受影響;10至14天內皮膚會從斑疹、丘疹發展到水泡、膿疱,最終會結痂脫落。
猴痘症狀大部分會持續14至21天,病人多會自行康復,致死率低於10%,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
Q11:若出現疑似猴痘症狀,就醫前應該要注意哪些事情?
如皮膚出現皮疹、斑疹等病變,又有發燒、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等任何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醫師是否有旅遊史與接觸史,隔離曾接觸之哺乳類動物、寵物。
由於猴痘可能透過接觸感染源的傷口、體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方式傳播,故建議佩戴醫用口罩並與其他病人保持距離,採檢/醫療照護人員也建議穿戴手套、隔離衣、醫用口罩、護目裝備。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現蹤 50歲男發燒、意識改變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大陸發布猴痘診療指南 可通過飛沫傳播
猴痘患者精液發現病毒 科學家:性行為可能傳播
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冬天前都該打
只打新冠疫苗還不夠! 專家建議冬天前這些疫苗都該打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
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 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高雄長庚研究發現 SARS康復者注射新冠疫苗抗體高
醫師:諾羅病毒流行 呼籲勤洗手遵守衛生習慣
金針菇感染李斯特菌 醫師提醒三類人應特別注意
世界結核病日 結核病症狀類新冠 初期不易發現
近年肺結核病通報數下降 注意6徵兆與確診新冠相似
65歲長者為結核病高風險 潛伏感染治療可降9成發病率
流感病毒株已改變 黃立民:免疫負債恐讓流感疫情升溫
怕疲乏?全民接種流感疫苗待評估
男子長期反覆腹瀉 檢查後驚染愛滋
四價疫苗不夠用!腦脊髓膜炎嬰幼兒死亡率達四成
流感季到來 醫師示警:最怕跟新冠肺炎「雙流行」
醫病天地/小孩皮膚冒紅疹 家長要當心
公費流感往年少打156萬劑 11月15日開放50-64歲成人接種
屏東原鄉疫苗施打率偏低 第一劑施打率僅4成
竹縣4幼童打到過期流感疫苗 莊人祥:在釐清為何沒銷毀
流感疫苗半個月逾144萬人接種 累計2死亡通報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輕忽骨鬆恐增長照負擔!醫:友善居家環境,適度運動及補鈣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別再「冰敷」止鼻血! 醫曝2妙招更有效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
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
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現蹤 50歲男發燒、意識改變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
緩解輕症喉嚨痛、咳嗽…中醫建議這些藥材茶飲在家飲用!怕中藥味可加這二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