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關心新冠肺炎!2種傳染病悄悄孳生 家有寶寶更危險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成全國關注焦點,台灣目前共18例確診,此時老牌傳染病也悄悄報到。高雄市衛生局昨天公布新增1例傷寒本土確定病例,為30餘歲菲律賓籍男性;國內截至2月13日傷寒確定病例共2例,1例為本土個案,1名為境外移入病例,境外移入感染國家為印尼。
另外,衛福部疾管署昨天也公布國內今年首例百日咳確定個案,他是一名居住北部、年紀40多歲的男子,去年12月底曾至深圳洽公,2月11日確診。所幸目前已痊癒,且同住接觸者3人無疑似症狀。
高雄市衛生局疾管處長何惠彬表示,傷寒預防方法包括食物徹底煮熟、不吃生食、飲用水煮沸或使用瓶裝礦泉水,飯前便後以肥皂確實洗手,才能有效避免感染。要前往傷寒流行疫區旅遊、經商或探親的民眾,可考慮接種疫苗。
疾管署表示,百日咳成人患者很少出現併發症,嬰幼兒患者症狀通常較嚴重,特別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是重症高危險群,可能引起肺炎、抽搐、腦病變、腦出血或死亡,接種疫苗是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
•菲男確診傷寒 研判本土感染
國內確診今年首例本土傷寒病例,這名菲律賓籍男性患者去年2月回菲律賓9天,返台後未再出國,研判應是在國內遭到感染,因此歸為「本土」確定病例。
他在今年1月21日開始出現頭痛不適症狀,31日因發燒及持續頭痛就醫檢查;為查明病因於2月6日再度就醫,住院並採血檢驗,10日由血液檢體檢驗結果為傷寒陽性。
目前他的症狀改善且已經出院,同住接觸者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進一步調查個案飲食史及接觸史,以釐清可能感染來源。
•腸胃道傳染病 不淨飲食惹禍
疾管署說,傷寒為腸胃道傳染病,潛伏期平均為8至14天,最長60天,傳染途徑主要為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貝類、水果、蔬菜皆可能遭受汙染成為傳染媒介,而帶菌者在處理食物時,也可能會汙染食品。另外,蒼蠅可能散布病菌於食品中,為傳播媒介之一。
感染傷寒或副傷寒後會出現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腹痛、相對性心律減慢、脾臟腫大、身軀出現紅疹、咳嗽、便秘或腹瀉、淋巴腫大等。傷寒若不治療,可能會造成小腸出血或穿孔。
國內至2月13日傷寒確定病例共2例,雖然都是零星案例,但傷寒是法定傳染病,不可掉以輕心。
•百日咳像感冒 打疫苗才保險
國內今年首例百日咳確定個案,男性患者1月10日從中國深圳返台後,在30日出現咳嗽有痰,至多家診所就醫未改善,2月5日至醫院採檢通報,11日確診。
疾管署表示,透過飛沫傳染的百日咳,無論有無發病都具有高度傳染力。這個疾病的感染症狀是持續咳嗽超過2周,且伴隨鼻炎、打噴嚏、輕微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
•主要感染族群 過半是嬰幼兒
另外家庭群聚中感染源多為照顧者或同住者,建議懷孕婦女、嬰兒照顧者可自費接種一劑疫苗,以降低嬰幼兒感染機會。如果發現自身或家人出現疑似症狀,應戴上口罩盡速就醫,並按醫師指示確實完成治療,以免造成傳染。
疾管署監測資料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同期的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1例、2例、2例、4例,每年累計病例數為17至34例。其中,高達56%是3個月以下、未達接種疫苗年齡或僅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嬰兒,26%是20歲以上成人。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高雄長庚研究發現 SARS康復者注射新冠疫苗抗體高
醫師:諾羅病毒流行 呼籲勤洗手遵守衛生習慣
金針菇感染李斯特菌 醫師提醒三類人應特別注意
世界結核病日 結核病症狀類新冠 初期不易發現
近年肺結核病通報數下降 注意6徵兆與確診新冠相似
65歲長者為結核病高風險 潛伏感染治療可降9成發病率
流感病毒株已改變 黃立民:免疫負債恐讓流感疫情升溫
怕疲乏?全民接種流感疫苗待評估
男子長期反覆腹瀉 檢查後驚染愛滋
四價疫苗不夠用!腦脊髓膜炎嬰幼兒死亡率達四成
流感季到來 醫師示警:最怕跟新冠肺炎「雙流行」
醫病天地/小孩皮膚冒紅疹 家長要當心
公費流感往年少打156萬劑 11月15日開放50-64歲成人接種
屏東原鄉疫苗施打率偏低 第一劑施打率僅4成
竹縣4幼童打到過期流感疫苗 莊人祥:在釐清為何沒銷毀
流感疫苗半個月逾144萬人接種 累計2死亡通報
青少年要打哪些疫苗? 亞東醫師:不只BNT,年輕人也需要HPV、流感疫苗
台中62歲男接種流感疫苗 隔天家中死亡
防蜂窩性組織炎 三高患者護雙足
流感疫苗1周打72萬較去年同期數量砍半 這族群降幅最多
什麼人該打?副作用如何?醫師詳細解析肺炎鏈球菌疫苗
流感疫苗10月1日開打偏冷清 醫師提醒莫輕忽
打了新冠疫苗還要打流感嗎?醫師:最新研究好處有這些
流感疫苗管理系統當機搶修! 接種紀錄不受影響
南投醫院提醒民眾及早接種流感疫苗 減少重症機率
流感疫苗有助降低重症 陳時中籲民眾踴躍接種
流感疫苗不只防流感 COVID-19染疫重症風險雙降
國外研究:打流感疫苗可降低24%確診新冠肺炎機率
自費、公費、不同年齡怎麼選?價格多少?2021流感疫苗施打QA
猜你喜歡
體內濕氣是什麼?中醫師教你三焦排毒除濕,吃這些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
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 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老花眼怎麼辦?如何保養?會得其他眼疾嗎?眼醫教用眼關鍵!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吃肝補肝?認識肝臟10個作用 想要護肝排毒該吃什麼、哪些不該吃?
懷孕懷到腦中風!26歲孕婦局部麻醉取栓忍痛護子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長輩容易嗆到、吞嚥困難怎麼吃?專家教你食物製備技巧改善長輩飲食,預防吸入性肺炎
沒紅字就代表肝臟健康?醫師詳解何謂肝功能指數
巴金森病蜜月期可以被延長?專家分享1關鍵 避免異動症、斷電現象提前報到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每天晨跑10公里竟罹癌病逝! 醫師:晨跑前要看空品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 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春夏交替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 醫:潤膚保濕有助改善
室內空氣品質差 與肥胖大有關係!台大醫: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影響最大
春末乾眼症患者增多 中醫教以茶飲、按摩減緩不適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