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症狀/呼吸困難 心病還是心臟病?
【小毛病】
心理壓力或生活習慣引起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紀炳銓表示,胸悶、胸痛的原因很多,除了原有疾病,如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腫瘤、胃食道逆流等;也可能與心理壓力、過度換氣症候群、熬夜、肥胖、抽菸、肺泡壁結構厚薄等有關,醫師須做鑑別診斷,找出原因,才能降低胸悶胸痛反覆發作。
1.過度換氣症候群
「年齡是診斷胸悶的重要指標。」紀炳銓說,以過度換氣症候群為例,通常好發40歲以下,男女比例約2比5,門診不少患者是國高中生求診,課業壓力或生理期前後因焦躁不安而發作。
2.氣喘或過敏
氣喘或過敏性疾病引起的胸悶也以年輕人居多,雖然老人家也會氣喘,但多半在年輕時已被診斷出來,病情控制佳,較不會因氣喘引起胸悶。
3.自律神經失調、胃食道逆流
紀炳銓說,年輕人常熬夜、吃消夜,也可能誘發胸悶。熬夜或睡眠不足易致自律神經失調;吃消夜或飲食不正常、身體質量指數(BMI)肥胖的人,可能引起胃食道逆流,進而導致胸悶。若是太胖引起的胸悶,透過減重及有氧運動,可改善不適症狀。
4.抽菸引發
抽菸的人也較容易胸悶不適,主要是菸品中的化學物質會刺激胸腔;身材高瘦的年輕男子,先天的肺泡壁結構也可能較一般人薄,一旦抽菸又突然用力吼叫,瞬間壓力易致肺泡破裂,造成自發性氣胸悶痛。
【大問題】
中老年人胸悶 最怕心臟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40歲以上的人胸悶,多是疾病引起。紀炳銓說,像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肺部黴菌慢性感染、環境引起的過敏性肺炎、癌症腫瘤、缺血性心臟病造成冠狀動脈阻塞、心肌梗塞等,會導致胸部悶痛症狀,尤其對中老年民眾,一旦胸悶,首先須排除心臟疾病,避免致命危險。
「主動脈剝離及心臟血管冠心症是最容易猝死的疾病。」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說,臨床統計,胸悶、胸痛的最常見原因就是冠狀動脈及狹心症問題,尤其男性45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通常胸悶胸痛都是心血管阻塞,心臟血流不足引起狹心症或心肌梗塞。此時患者須立即接受心導管檢查,並配合服用抗血栓藥物,一旦血管嚴重阻塞,還需進行氣球擴張、心臟支架置放,或做心臟血管繞道手術。
黃建龍表示,主動脈是心臟出口最大的動脈,猶如全身最大的高速公路,若它有裂痕或破洞,就是主動脈剝離,患者會出現如刀割背般的劇痛,且兩手血壓可能相差20毫米汞柱以上。患者就醫需做心臟X光、心電圖及抽血檢查,了解胸部結構是否有異常擴大,或心臟、心肌是否有缺氧情形,必要時需做緊急手術修補主動脈。
除了主動脈剝離及冠心症可能致命,包括感冒病毒引起的心臟肌肉發炎,還有心包膜發炎、二尖瓣脫垂等,都可能造成胸悶胸痛症狀,患者需接受心導管診斷確診病因,才不會讓小毛病變成致命的大麻煩。
▇ 揪出胸部悶痛元凶
1.先抽血、做心電圖及胸部X光檢查,排除主動脈剝離及心肌梗塞。
2.視情況做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導管檢查。
3.排除心臟及氣胸、肺部發炎、肺部腫瘤等致命病因,再考慮心理、胃酸分泌、體型、生活習慣及行為等因素。
4.若確定為胃食道逆流,服用制酸劑或治療潰瘍、促進腸胃蠕動藥物,禁吃消夜及甜食、油炸物。
▇ 胸悶胸痛,你可以這樣做...
1.氣喘:季節變化時,隨身攜帶支氣管擴張劑。
2.缺血性心臟病:服用舌下片。
3.過度換氣症候群:腹式呼吸,促進氧氣交換及提升血氧濃度,同時有助深層痰液咳出。
4.若胸部悶痛持續20分鐘未緩解,或感覺胸部整個悶痛,無法用一個指尖比出疼痛位置,可能是心臟疾病引起的疼痛。相反地,若可用指尖指出觸痛點,或疼痛時間不長,僅持續幾秒或數分鐘,較可能是胸部肋膜或筋膜痛,多與運動造成的疼痛有關。
資料來源╱黃建龍、紀炳銓醫師;製表╱張嘉芳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想要感冒快快好 試試7方法
很營養但別吃!專家揭感冒、發燒和喉嚨痛該吃與不該吃食材
肚子好痛!是不是恐怖疾病?醫師教你4項判斷基準
很多病症都在50歲後被發現!男性健檢指南告訴你必做哪些項目
疲勞、發炎是體內有毒素!6招養好6大排毒器官一身輕
男遭虎頭蜂螫休克 一周終脫險
碰上這8種肚子痛,別以為忍忍就沒事!很可能是大病徵兆
全球15億人患有慢性疼痛!美國疼痛醫學會:可能是8種病引起
心臟衰竭要運動? 別懷疑!想養心真的該動
冬天總是手腳冰冷? 別以為很正常!恐是心血管疾病前兆
總是累累的,這算是生病了嗎?家醫科最常見5種疾病
男子淋巴腺腫大 確診腮腺瘤手術切除
沒有壓力最好?醫師:壓力太少或太大都容易罹病!
你容易忽略的發炎: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怎麼改善?
壓力大、常熬夜?小心白斑症找上你
頭痛、視力迅速變差 小心是顱底長腫瘤
解痠痛小物 只能舒緩不能逆轉疼痛
下肢莫名腫脹 醫師分析3大原因
空汙已達紅害 機車族請全副武裝
肝腫瘤治療說醉話 醫師:患者對酒精敏感
室內空氣差 小心病態建築症候群
壞膽固醇有分級 L5物質是中風元凶
大腿太細 鳥仔腳 小心慢性病!
「腰粗腿細」 的馬鈴薯身材 慢性病風險高2倍
不只爆肝 熬夜6大健康危害
避免蜂螫 醫師說你該注意這幾件事
這些重大疾病 都是發炎惹的禍
天氣轉涼 這些疾病有可能上身
大腿長期疼痛 原來是長瘤
現代人5大惡習 被迫大量耗氧傷身
猜你喜歡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詭異!雲嘉上午10人猝死 醫師:溫差遽變最危險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手癢擠痘卻雙肺感染險喪命 醫:危險三角區勿擠
吃到沒熟的豬肉會怎麼樣? 恐怕不是拉肚子而已!醫曝「驚人下場」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些水果更難消化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寒流席捲機車通勤族 心臟科醫師透露禦寒小撇步!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他停止呼吸心跳近1小時 大千醫護救回彷如重生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為什麼腳跟總是反覆龜裂、粗糙?醫曝愛做2件事惹禍
宜蘭2老人睡夢中猝死床上 醫師提醒寒流該注意的事
回溫隱憂…全台猝死案拉警報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7月大女嬰吞洗衣球急送醫 醫:洗衣球像糖果小心誤食
天冷血管緊縮血壓易飆升 慎防5種心血管疾病發作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天冷防猝死!1分鐘檢測你的護心指數
鍛鍊肌力讓膝關節勇健 簡文仁教你最有效的抗阻力運動
常滑手機會讓記憶力衰退? 專家曝「驚人真相」
寒流來襲發熱衣夯 醫師: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打玻尿酸、PRP只適合早期關節炎 2招降低膝蓋負擔
哈佛研究證實:80%的痛風可預防 做到一件事最重要
「殯葬天王」李世聰罹神經膠質細胞瘤 醫:幾乎都是惡性的!8症狀時,必需懷疑腦瘤的可能
你以為的餓只是大腦覺得餓!「假性飢餓」 當心掉進越吃越多的陷阱
倒插睫毛找醫美「割雙眼皮」? 醫籲術前搞清楚狀況